第26章 擺脫窮忙要懂得享受生活(3)(1 / 2)

就在僵持了一天之後,他們終於等來了一艘路過的商船,薩曼得救了,而道瑪斯卻陷入了生命垂危的狀態。就在最後時刻,道瑪斯拚勁最後一絲力氣告訴薩曼,他是騙他的,隻是想讓他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等到今天船隻的救援。

人是一種非常感性的動物,情感對於人的影響,有時比理智更具強大的力量。

立即行動,擺脫窮忙

種下行動收獲習慣,種下習慣收獲性格,種下性格收獲命運。行動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而拿到鑰匙的秘訣就是要立即去做,馬上行動。愚公能移山,水滴能穿石,關鍵在持之以恒的行動。有行動才能擺脫窮忙。現行當時,行於現在,才能擺脫窮忙,走向富閑。

有夢想,還要有行動

每個窮忙族都有擺脫窮忙的夢想,但最終隻是少數人獲得成功,大多數人都與夢想漸行漸遠,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他們默認現在的生活,他們認為夢想終歸是夢想,隻把它當成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景,當成無法達到的目標。

不僅如此,他們通常會有很多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比如,我沒有足夠的資本創立自己的事業;我的學曆不高,競爭壓力太大,這樣做太冒險了;我沒有時間,我的家人不支持我改變現狀等。

夢想的確是夢出來,想象出來的,如何美夢成真,就要你清醒地回到現實,付出你的行動,努力創造條件實現夢想。夢想隻有付諸於行動,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

《聖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位父親對大兒子說:“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

“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說。

老大拒絕聽父親的話,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它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為。它想:“我錯了,我不該違背父親。我雖然說不去,可是我還是應該到葡萄園工作的。”

它立刻起身到葡萄園去,使勁地工作,藉以彌補它的過失。

這時,父親又去找小兒子,對它說同樣的話:“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

小兒子一口答應:“我去,父親。我這就去。”

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兒子想:“我是說過我去,可是我並不想去!你以為我會在父親的葡萄園工作嗎?才不呢。”

過了幾個鍾頭,父親到葡萄園去看看。不料,竟發現老大在園裏拚命的工作,卻不見小兒子的蹤影。結果小兒子不守信用,違背了諾言。

講完了這個故事,耶穌轉身問周圍的人:“這兩個兒子,哪一個照父親的意思做了呢?”

周圍的人馬上回答說:“當然是到葡萄園工作的那個老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勝於言,隻要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實現擺脫窮忙的目標。

《聖經》上有這樣一段話:“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好像一個聰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盤石上:雨淋,水衝,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並不坍塌,因為基礎是建在盤石上;凡聽了我這些話而不實行的,就好像一個愚昧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就坍塌了,且坍塌得很慘。”

有目標,還要有行動

我們製訂目標,是為了有條理、有步驟地擺脫窮忙。目標製訂好之後,就要立即行動去努力完成它。如果不能立即行動,那麼所製訂的目標就毫無意義。實際上,製訂擺脫窮忙的目標是很容易的,而付諸行動則需要更大的膽量與魄力。

目標既已製訂好,就要義無反顧地立即行動。左顧右盼、逡巡不前或者畏首畏尾都會使你延誤時機,錯過機遇,以至使擺脫窮忙成為空談。

小周高中畢業後,爸爸在小縣城給他找了一份工作,小周在這個單位上幹了兩年,但他覺得這份工作雖然輕鬆但平庸無奇,身邊的一些同事和朋友都不知進取,得過且過。

人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就懂得需要改變自己。於是小周不顧家人的反對,背著一些簡單的行李獨自來到北京。到北京後,他在一所大學附近租了一間小平房,準備邊打工邊自學考試。

幾年下來,小周終於通過了自學本科考試。接著小周有激勵自己考北大政治係的研究生。經過三年的努力,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周又順利考上了北大政治係的研究生,之後又在北京找一份不錯的工作。

這時,小周想為社會做一些事情。但他在上班時,看到一些同學和同事都有出國留學的打算,這時他才意識到出國留學對自己的事業和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