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如果我們對某一目的進行預想和中規中矩的思考,那麼我們就會使那個目的向固定的形式發展成熟,我們當然會對那些力學實驗的結果確信無疑。
——弗朗西斯·拉利摩·華納(Francis Larimer Warner)
1.從那些生長在山間和溪穀裏的無數植物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一點。它們的身體都努力地從黑暗之處朝向同一的光源,它們沐浴同一的水源,呼吸同樣的空氣,但是它們卻都保持著各自的獨特的個性。就像我們所看見的,玫瑰永遠是玫瑰,永遠不同於紫羅蘭;紫羅蘭也永遠隻是紫羅蘭。橡樹提供給這個世界的木材永遠都隻是橡木,而不會是柳樹木材。盡管所有的植物都紮根於同一片土地,在同一片陽光下開花結果,卻是有的長得脆弱,有的茁壯;有的結出的果實是苦的,有的卻香甜可口;有的植物令人厭惡,有的卻討人喜愛。因此,各種植物都通過根部從同一的生長元素裏麵汲取營養,卻也是同一生長元素使它們彼此有了差別。這個關於生命的偉大法則,這個持續不斷的強烈願望,這在植物體內的潛在力量,使每株植物都在其中生長、開花、結果。這個法則就是吸引力法則,它在莊嚴的靜默中誕生,結出果實,它不勉強任何事物,但卻依照它自己的獨特本性,讓萬物生長。
2.在礦物界,岩石、沙礫和陶土就是按照這個法則凝結而形成的。這個法則同樣成就了花崗岩的堅硬,大理石的美麗,藍寶石的晶瑩和紅寶石的鮮豔。然而,我們隻是在肉眼所見的事物上發現了這個奧秘,那種不可見的能力,當它在人的精神上起作用時是更強大的。
3.這個吸引力法則沒有好壞之分,無所謂是否合乎道德規範。它是一個中立的法則,它與每個人的願望都通力合作,促成人們願望的實現。我們都選擇自己的成長方式,有多少個個體存在,就有多少種成長方式存在。可是,雖然沒有任何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卻有很多人遵循著相似的成長路線。
4.所有的成長方式都由過去的願望、現在的願望和那每時每刻都在成為“現在”的未來的願望組成,人們以自己為中心劃一條中心線,然後就按照這條線向前發展。這些願望的本性決定它們並不能檢驗自己的行為,因為它們的作用是讓所有的經驗——無論是痛苦的還是歡樂的——都成熟起來。
5.從嫁接蘋果樹和野山楂樹的實例中可以看出這個法則的中立性及其作用,因為我們發現,在特定的時間內,同一棵樹上可以同時存在著可食用的果實和不可食用的果實。這說明,雖然是同一種樹液的滋養,卻會同時產生有益健康和不益健康的果實。
6.將這個例子運用到我們身上就是,人工種植的蘋果樹和野山楂樹代表著我們不同的願望,而樹液就代表著那生長的法則。就像樹液能使各種各樣的果實成熟一樣,這個法則也會讓我們的各種願望實現。無論我們的願望對我們是否有益,都跟那個法則無關,因為它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用是實現我們的內心所持的那些願望,當然同時也實現了它們的自然本性、產生的效果和它們的意義。
7.人們將這個法則分割之後,擴大了我們的行動範圍,我們可以接觸到那些永遠不可知的原始的思想,使我們意識到自身蘊藏的力量可以在更大範圍內發生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接觸更廣泛的真理、更偉大的思想和更深邃的洞察力。
8.我們正在接觸著偉大的現實,是存在於我們的行動之內,而不是行動之外的事物讓我們明白了這個事實。我們存在,就是要將有關我們的法則完整地運用到生活之中。那存在於植物體內的潛在動力才是植物存在的真正本體,而不是我們所看見的外在的生長形式。
9.真正的知識來源於我們的行為實踐所得,而他人的行為實踐的經驗是我們借來的知識。二者都可以使我們的智力成熟。慢慢地,我們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自己,一個富有個性的個體。
10.當我們致力於開發自身的智能——即那個永遠處於變化之中的意識——的時候,我們便在學習尋找事情的前因後果。在這種探索中,我們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而事實上,我們隻是學習到了一些由世世代代積累下來的固有的信條、概念和既定事實。
11.如果我們不去發現和利用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變真理,我們就會一直生活在恐懼和不確定的狀態之中。在我們真正成為自身的主人和各種環境的主人之前,這個真理是我們必須應該了解和充分利用的最重要的真理。生長法則能使我們成熟,因為它的職責之一就是“在我們想讓它發揮效力的地方發揮它的效力”。
12.由於自然法則中是原因決定結果,因此,我們的思想也應該領先於我們的行動。每一個人都必須清楚地、有意識地去運用這個法則,否則我們就會造成對它的盲目運用。我們務必要好好地利用它。
13.我們在從原始人進化到有意識的人的過程中,一共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從野蠻人發展到無意識狀態第二個階段我們發展到有智力的和有意識的生長階段第三個階段,我們發展到了在有意識的狀態之中有了自我認識的意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