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Chapter1 戀愛的無意識之謎 (1)(3 / 3)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見到過動物示愛,或者說是異性愛的行為的一種表現,這種愛出於本能,是一種生理上的需求,但是人類的情感往往超越了人的生理機製,是一種得到了升華的感情。也就是說,愛情之於人類,不僅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一種情感的支撐、心理的寄托。人類不習慣孤單,是因為一個人的日子體現不出我們的價值,隻有將情感作用於對方的時候,通過對方的回饋,我們才能感覺到溫暖。就如人們常說的:愛別人就等於愛自己,愛別人,即使犧牲了自己也會感到偌大的滿足。

男孩很喜歡女孩,他總是在她單位門前等她,然後騎著摩托車送她回家。

這天晚上,男孩如往常一樣等著女孩,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男孩騎車的速度比往常快躲了。“慢一點吧。”女孩說。

“不,這樣才刺激。”男孩回答。

“求求你了,慢一點,這樣太嚇人了。”

“好吧,”男孩在女友的撒嬌攻勢下似乎有了妥協,“你說你愛我,我就慢一點。”

“我愛你!”女孩說得一點沒猶豫。

“你緊緊抱住我。”男孩沒有減速,還在對女孩發布指令。女孩照做了。

“你把我的頭盔拿下來,戴在自己頭上,我就可以慢下來了。”女孩照做了,可是車速依然沒有減下來。

第二天,報紙上登出了一則消息:一輛摩托車撞毀在建築物上,男孩當場死亡,女孩幸存……

其實在女孩說愛他之前,男孩就已經試過減速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刹車失靈了,而他們隻有一個頭盔。

因為愛,所以男孩甘願犧牲自己,讓女友在危難之中生存下來;因為愛,所以男孩希望女孩能夠獲得幸福,即使這份幸福不再有自己的參與。

是愛,成就了這個偉大的故事;是愛,讓人間多了一份溫暖的色彩。如果沒有偉大的愛情,人間也許就失掉了一部分幸福的顏色。所以,不管得到愛情要經曆多少痛苦,都沒有一個人想要放棄。

兩情若相知:愛是一種“成就”

弗洛伊德的學生——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信念、希望、愛和洞察力是人類能力的四種最高的成就。它們是通過經驗而來的,而經驗是不能被製造出來的,隻有去慢慢地靠近。通往經驗的道路是一種冒險,要求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兩個人從彼此吸引到互相喜歡,最後創造著兩人的愛情,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慢慢地發展。

那麼愛和喜歡又有什麼不同呢?

心理學家曾設計了愛情量表和喜歡量表,用以測量個體間愛戀的程度和喜歡的程度。運用這兩類量表,不僅可以大體反映個體間吸引是屬於愛情還是喜歡,也可以反映愛戀和喜歡的程度。

愛情量表的部分項目是:

1.如果我不能同他(她)永遠在一起,我會感到苦惱;

2.對於任何事情我都會原諒他(她);

3.我覺得對於任何事情我都會信賴他(她)。

喜歡量表的部分項目是:

1.我覺得他(她)非常好相處;

2.結識以後多數人對他(她)的反應是好的;

3.他(她)是我想成為的那種人。

了解到了不同於喜歡的愛情,那麼自己的戀愛就要更為用心和謹慎。以此來區分自己的朋友和戀人,選擇值得自己付出和珍惜的懂得愛的男人。

懂得愛的男人有這樣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