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報這種宣傳形式非常普及,不論是工廠、農村、部隊、機關、學校或城鎮的街道巷口,到處都能看到人民群眾運用這個工具在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宣傳教育和娛樂活動。在校園中,小小的黑板報卻有豐富的內容,短小的文字,精悍的質量,優美的設計,像一塊磁鐵,產生了一股凝聚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全班學生的思想。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
黑板報的概念
也許從你走進幼兒園那時起,就會看到園內的黑板上會有歡迎小朋友的歡迎詞,隻是對這些還不是很懂。當你走進校園,第一個見到的除了老師和同學便是那塊黑板了,可能還有一塊並不曾在意的黑板報。當你踏入社會後,對於黑板報已經認為不是陌生的東西了,但對黑板報是什麼也並沒有真正琢磨過,無論是什麼形式的黑板報乍看起來都是如此的簡單:“不就是用粉筆在黑板上抄寫幾篇小稿件,畫畫花邊,寫幾個標題字嗎。”然而,每一位出過黑板報的人卻有著另外一種感受,他們苦思冥想、絞盡腦汁,想把黑板報辦成雅俗共賞、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能讓每一個看到黑板報的人都感到一種愉悅,都受到教育和了解到最新的信息,以自己的渾身解數使黑板報的宣傳目的達到最大化!
那麼黑板報到底是什麼呢?
黑板報是基層單位廣泛使用的一種宣傳媒體,它是用黑板、粉筆作為工具和材料來製作刊出的一種出版物,是屬於“報”的範疇,具有“報”的特點和形式,其構成要素包括:報頭(刊頭畫)、主標題、正文、插圖、花邊、邊框、題頭畫、尾花、落款以及設計要素中的“留空”(所謂“留空”即:版麵左右邊距、版麵上下邊距、字距、行距、篇距等)。
黑板報主要是以手工形式製作刊出的,出版製作人也主要是以本單位的宣傳骨幹為主,因此,黑板報的出版形式因人而異,其版麵設計豐富多彩,別有洞天。製作技法也各不相同,各有特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黑板報的“本質”是不變的,即“報”的特征是改變不了的。無論它的刊出形式怎樣變化,其主要指導思想就要是達到宣傳目的和傳遞信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板報。
黑板報的特點
黑板報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形式簡便、靈活
隻要有一塊或幾塊黑板,幾支粉筆,就可以把黑板報辦起來。內容隨時可以更換,不受刊期、設備等條件的限製;還可以隨時移動,搬到生產、教學現場,就地進行宣傳鼓動。花錢少,見效快。因此,任何地方、任何單位都可以舉辦。
文章短小
普通一塊黑板隻能寫千把字,黑板報的文章,一般每篇隻有兩三百字,最長也不宜超過500字。文章短,字數少,字兒大,各種顏色的字都有,有字又有畫,看起來醒目,幾分鍾就可以看完,容易收到宣傳的效果。
針對性強
廠礦、農村、機關、學校裏黑板報的讀者對象一般是工人、農民、學生以及幹部、職工和教師,讀者對象固定,人數不多,便於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本單位群眾的思想實際,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
類型多樣
1.從內容上分,黑板報有綜合性和專題性兩種。
(1)綜合性黑板報
綜合性黑板報的內容比較廣泛。既有技術革新的動態介紹和點滴經驗,又有好人好事的廣泛宣傳;既有內容嚴肅的評論文章,又有輕鬆活潑的文體簡訊、衛生常識;既有通訊報道,又有讀者的批評建議、知識園地。這類黑板報的內容雜一些,容易搞得豐富多彩。但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