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陳景潤說,學習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決心,三是恒心。

三多——歐陽修的治學經驗是:多讀好文章,多練習寫文章,多和朋友商討。

科學讀書法——SQ3R

當代美國大學有一種流行的科學讀書法——SQ3R體係。其含意是S(Survey)——縱覽,Q(Question)——提問,3R(Read、Recite、Review)——閱讀、背誦、複習。縱覽,就是瀏覽,了解書的全貌。提問,是在粗讀時設疑,給自己提問題,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積極思考,聯係自己的知識,與自己原來的觀點相比較,學會有分析地讀書,絕不盲目接受書中的觀點。閱讀,是讀書的中心步驟,對重要章節要讀得慢而透徹,弄不清時返回前麵去重溫某些讀過的內容,爭取一遍讀下來,基本上掌握全部內容。背誦,這是指理解基礎上的記憶。這種背誦,除了對重要的公式、定理要求一字不差外,一般隻要求提綱挈領地記住主要內容。複習,是為了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複習必須及時,即學完一小段就複習一次,不要過分依賴總複習。在複習時,要特別注意發現自以為理解透徹實則理解錯誤的地方。

讀書“八要”

一要立誌;二要循序漸進;三要熟讀精思;四要虛心靜慮;五要自己體驗;六要節節設疑;七要隨讀隨記;八要鑽進書本。

讀書的辯證法

讀書,既要鑽入書中,又要站在書外;既吸取書本的營養,又不為書本所繩墨;要做書本的主人,莫為書本的奴隸。這樣,方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因其辭而得其神。

讀書既要精讀,又要博覽。精讀要以博覽為基礎,學不局促,知不偏頗,才能深而不滯,放得開;博覽要以精讀為樞紐,學有根基,知有依歸,才能廣而不浮,收得攏。博而不精者似浮萍,遊移不定;精而不博者類井蛙,入而不化。

讀書既要快讀又要慢讀。清人說過,一目十行,不是真會讀書的;十目一行,也不是善於讀書的。善於讀書的,既要能十目一行地精讀,又要能一目十行地快覽,還要能一目一行地閱覽。

華羅庚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到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等斟酌完畢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

讀書五環節

瀏覽:審閱標題、目錄、前言、後記!粗讀內容,發現重點難點。

發問:通過閱讀發現問題,以引起學習、探索的興趣,便於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精讀:全麵係統、細致詳盡地閱讀,對重點難點問題,要認真閱讀,反複思考,領會精神,重要處可畫杠杠、打圈圈、加批注、做筆記。

複述:回憶已學過的內容,以檢查學習領會的效果,以便發現差距或遺漏,及時補充。

複習:對全書內容進行提綱式的整理,並進行概括總結,以全麵領會和加強記憶。

讀書要戒亂、浮、躁

“亂”是指不分內容毫無目的地讀書。心中無數,表麵看讀書不少,實際效果不佳。戒“亂”就要力求“專”,專心致誌,按計劃、有目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讀書。

“浮”是指讀書不求甚解,隻講數量,不講質量。“浮”則必淺,難以深入,缺乏思考,理解甚差。戒“浮”就要善於思考,認真琢磨,知疑善問,注意培養自己分析、綜合考察問題的能力。

“躁”指貪多圖快,急於求成。“躁”讀,往往是囫圇吞棗,消化不良,結果是欲速則不達。戒“躁”應做到靜神安身,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深思才能入境,進而達到熟理。

珍惜時間

青春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使自己的青春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熱,就必須懂得珍惜和利用時間。

對人的一生來說,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是很可觀的。但最實際、最有效、最牢靠的,既不是已過去的“昨天”,也不是未來的“明天”,最最現實的還是“今天”。我們既不該“懊悔”失去了“昨天”,也不該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明天”。我們應努力生存於“今天”,讓青春充滿活力。

生命是寶貴的,不僅生命隻有一次,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樣隻有一次。熱愛生命的人,應該從珍惜每一天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