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一事無成,陸步軒的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為了賺錢謀生,他四處找工作。2000年,他發現韋曲鎮農貿市場一帶沒有肉店,就毫不猶豫地開了“眼鏡肉店”。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堂堂正正地賣起了豬肉,一個月下來,竟然賺了五六千元,逐漸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危機。而他也因為是北大的高材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人物。不僅如此,經過媒體的一番炒作,曾經難以找到單位的陸步軒一時間成了眾多單位爭相搶要的對象。陸步軒經過一番思考,選擇了長安區檔案局,成為國家公務員,並把自己的經曆寫成了《屠夫看世界》一書。
現在反過來看看陸步軒的求職經曆,我們不難看出,陸步軒在走投無路之時,毅然選擇了賣豬肉這條路,而且把豬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沒有賣豬肉的低成,也就沒有後來的高就之路,低成成就了陸步軒的高就。
沒有一帆風順的生活,也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起起伏伏,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是一條曲折的路,隻是所受的折磨多少不同而已。但無論經曆多少波折,大的成功也總是在一係列的小成功之後,展現多彩的魅力。再進一步理解,小的成功其實是為大的成功所做的準備,隻有經曆了無數的小成功,才使人更加成熟,才能讓人在迎接大風大浪之時鎮定自若,練就閑庭信步一般的從容與自信。
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俞敏洪經過兩次高考落榜後,考上了北京大學外語係。在北大讀書時,俞敏洪的英語成績很不理想,幾次考試成績都處在及格線以下。這讓俞每洪很丟麵子。於是,他開始了拚命學英語的“魔鬼”行動,1年下來,創紀錄地掌握了8萬個英語單詞。
北大畢業後,俞每洪留校當了英語老師。為了賺取出國留學的費用,他開始到校外民辦機構做兼職教師。不料被北大斥為違反規定。一氣之下,俞敏洪辭職創辦了自己的英語培訓機構,新東方誕生了。為了招到生源,俞敏洪可謂吃盡了苦頭。創業之初,他不得不自己拎著糨糊桶,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在黑夜中到處張貼招生廣告。經過這種最底層的辛苦努力,新東方的招生計劃得到順利實施。到1995年,新東方已完成了向現代教育公司的轉變,在校生達到了千人的規模。2005年9月,新東方成功登錄紐約證券交易所,發售了75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一舉融資達1.125億美元。新東方成了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訓公司,俞敏洪也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教師。
命運賜予人們相同的機遇與幸福,但更多的人卻沒有抓住機遇獲得幸福,緣由之一就是沒有腳踏實地地從低處做起,北大教授說:“低處不成功,高處難建樹。”追求低成,是一個人達成大業的必經之路。低成就是磨煉膽識,就是積累經驗,就是增長才幹。低成的過程猶如實驗室解剖麻雀的過程,把麻雀解剖得條分縷析了,再去解剖鴿子、雄鷹甚至豬、馬等等,也就都不在話下了。而如果沒有解剖麻雀的經曆,下手就要解剖豬、牛、馬,恐怕也不會有理想的結果。
地低可成海,人低可成王。但低成與高就一樣不易。因為低成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麵的幹擾,其最大的敵人就是急切和焦躁。因為沒有人願意走低成之路,欲望的趨使使人都向往事半功倍的快捷成功,急功近利之心使人少有耐心像北大的陸步軒、俞敏洪那樣忍受寂寞勞累丟麵子之苦,終究使低成的努力付東流而錯失高就之機。
凡是大成者,都在起步之初放低了身段,不聲張,不狂妄,不急躁,不引人注目,用持之以恒的一貫作風,把追求事業的成功當作人生樂趣,一步步擴大成功的規模,直到走向大成功,最終一鳴衝天。而那些不肯從低處起步,夢想一步登天的人往往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無能之輩,膚淺之人。
世上沒有常青樹,人間到處失敗人。失敗的原因無非是好高騖遠,低處不努力,高處做不來。須知,要想高就,需要從低成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