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道爾像往常一樣加完班後很晚才趕回家裏,他正準備到地下室去取些吃的東西時,突然停電了。他所在的城區馬上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他想去附近的超市買根蠟燭,可是超市也因停電早早關了門。他想起了白天那些高級技師們嘲諷他哈佛畢業也沒有被提拔的情景,很煩躁:“怎麼一天的不順心事都趕到了一起?”正當他無計可施的時候,他的手無意觸動了包裏一張當天剛剛收到的音樂賀卡。伴隨著美妙悅耳的樂曲,一道道光亮也開始從紙片間伸展出來。他趕緊打開賀卡,發現賀卡上的燈光並不微弱,足以看清身邊的東西。他想,為什麼不帶著它去地下室試一試呢?地下室裏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黑得幾乎可以把人吞沒進去。但有了賀卡的光亮,地下室的黑暗被驅散了,借著炫目的光亮,他很輕鬆地找到了他要找的食品。這讓焦躁的他總算平靜了下來。
這件事給了道爾靈感。幾天以後,盡管老板再三地挽留他,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大公司,而跳槽到一家隻有幾十人的小公司中。他開始從市場部最底層的一個小職員做起,把他在大公司所積累的豐富的工作經驗運用到小公司中去,很快就成了小公司裏受老板賞識的人物,不久老板就提升他為項目部的主任,後來,又被提拔為項目部經理。然而,他依然沒有久留在這個位置上,又從這家小公司跳槽到另一家更適合他的公司,並漸漸做到經理的位置。
後來,就是這位道爾,成了一家跨國公司的董事長,他在傳記中謙遜地說:“我隻是一顆微弱的火星,如果我還有什麼高明的地方的話,就是我懂得從低處修練自己,把自己放到一個適當而不是高不可攀的位置,使微弱的光更加明亮一些罷了。”
從低處做起,這是一種不與人爭的包容的處世哲學。身在低處,就會“不畏浮雲遮望眼”,求得身心的寧靜。靜則能思考,靜則能養心,與人相爭的欲望也會淡下來,從而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再妄想遇上不需付出太多就一步登天的美事。從低處做起,胸懷長遠目標,放下眼前爭名奪利的欲望,心境就寬廣起來,反而給自己找到了走向成功的快捷之路。
甘肅蘭州有座聞名遐邇的五泉山,山上有一座頗為壯觀的青雲梯牌樓,牌樓上掛著一塊字匾:“高處何如低處好,下來還比上去難”。據說此匾出自蘭州人劉爾忻之手。劉爾忻是光緒年間的一個進士,才華卓著,但他卻無心留戀仕途,一心苦修學問,並寫出這句頗有哲理的匾額。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後來的北大曾經有許多學者特別欣賞他的才氣,據說民國政府曾幾番請他來北大講學,但皆被他拒絕。他說,世人皆追逐名利,無不趨高而行,雖知高處之憂之愁之難之欲罷不能,可種種的誘惑,又有多少人能以低相就呢?有多少人能不進名利場爭名奪利呢?身居高位免不了龍虎之爭,最為愉悅的生活不是登上了所謂的高位,而是甘居低處包容天地的自得其樂。於是,他潛心向學,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英國詩人蘭德寫下一首這樣的詩:“我和誰也不爭,和誰我也不屑爭,我愛大自然,我更愛藝術,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漸漸地熄了,我也準備走了。”這首小詩把詩人通達從容、寧靜淡泊的包容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低處修心,高處容人,就不會被功名利祿的得失所困擾,就會多一分淡泊,少一分焦慮;多一分平和,少一分暴躁;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苦惱,進而使自己能夠遠離無益的紛爭,潛心投入事業的追求之中。不顯山、不露水,反而更容易取得高山仰止的成就,幾乎偉大的成功者莫不如此。可見,北大人教給學生低處修心與高處容人的人生哲學,對成就人生價值來說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