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信義——通行天下的準則,終生受用的財富(1)(1 / 3)

泰戈爾說:“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地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誠為美德,虛為醜行。世人無不讚賞誠實者,也無不厭惡虛偽者。蟋蟀的心隻有貼著厚實的土,才會放聲歌唱。人隻有把誠實的種子種在心裏,才會結出有分量的果實。

誠信比金子更可貴

北大學生都是靠實力邁進北大校園的,而不是靠欺瞞進入北大的。北大學者們也一再強調: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黃金白銀,而是人身上所具有的誠信品德。誠信猶如蓮花之高潔,茉莉之清香,永遠是做人不能缺失的最重要的立身之本。真誠做人,保持一種本然人品,是一個人最為高貴的品德。一個人的思想、言行、品格都要發自內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不加以修飾,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才是最吸引人的、光彩奪目的美。

一個北大女生在她的日記裏寫下這樣幾句話:先師魯迅曾告訴我們,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是啊,誠信的人坦坦蕩蕩,沒有思想上的負擔和顧慮,沒有欺騙別人之心,沒有隱瞞自己之意,永遠像一潭幹幹淨淨、清澈透明的湖水,送去的是真實,收回的一定是快樂。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唯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誠信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人可以不聰明,可以不優秀,可以不美麗,但卻永遠不可以不誠信,誠信比黃金更金貴,比白銀更純潔,人生再也找不到比誠信更金貴的品行了。

北大老師給學生講過許許多多誠信的故事。

美國第18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特別高大雄偉,莊嚴簡樸。與這個陵墓相對應的是,有一個非常矮小、簡陋的小陵墓,座落在離格蘭特總統墓不遠的草坪上。如果這個小陵墓不是與格蘭特將軍的陵墓相鄰,相信誰都不會在意它的存在。然而,正是因為它鄰近了總統的陵墓,卻更加映襯出格蘭特總統那種誠信如金的偉大人格魅力。

據說,這個鄰近格蘭特總統陵墓的小墓地主人隻是一個平民的孩子。就在1797年,這個隻有5歲的可憐孩子不慎從這個墓地北側的懸崖上摔落下去,他的父親傷心欲絕,也曾想為愛子修建一座豪華的陵墓。但由於家庭條件所限,隻好在這裏修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小的陵墓,讓愛子得以入地為安。

數年之後,美國南北戰爭暴發,兵荒馬亂之年,一直守候著兒子的父親不得不把這片讓他傷心又讓他牽掛的土地轉讓給別人。出於對兒子的愛,他對接收這片土地的新主人提出了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把兒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一同轉讓給新的主人,並要求新主人永遠也不要毀壞了兒子的陵墓。新主人答應了,並把這個要求寫入了土地轉讓契約裏。這樣,這個孩子的陵墓得以保留了下來。

滄海桑田,100多年過去了,這片土地被轉讓了一次又一次,主人也換了一次又一次,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但他的陵墓卻仍然完好如初地立在那裏。它在一個又一個的契約裏成了土地的組成部分。1897年,格蘭特將軍病逝了,美國聯邦政府決定把他的遺體埋葬在這塊土地上。無名孩子的陵墓連同這片土地一同被聯邦政府接管。但那份轉讓土地契約裏仍然保留了這樣的約定:孩子的陵墓必須完整無損地留在這片土地上,因為這孩子是這片土地的永久主人。於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觀誕生了:一個偉大的總統之墓與一個無名孩子的墓毗鄰而居,成了這片土地上最為傳奇的故事。

轉眼又一個100年過去了。1997年,時任紐約市長的朱利安尼來到這片土地緬懷格蘭特將軍,朱安利尼深深地被這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所感動,親自撰寫了這個流傳了200年的動人故事,並把它刻在了墓碑上,這個從平民到總統的誠信故事,永遠地保留了下來。

“言必信,行必果”是誠信的最好現表現形式。這個幾乎與美國國家曆史一樣悠久的誠信故事,已成為美國人做人做事遵守誠信規則的典範。就此,一位北大教授說:“對人必須講誠信兩字,我認為這是做人的第一原則。是讓人能夠頂天立地的脊梁所在。”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誠實、守信一直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種優秀文化熏陶了我們幾千年。統治了中國兩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誠信。至聖先師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孟子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司馬光說“誠者天下之道”。他們都把誠信視為人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不講誠信的人,也許會得逞一時,而一旦被人識破,就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