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投資了石油領域,就要勇敢地走下去。”哈默想。經過一番努力,哈默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土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許多人都反對哈默采納青年的建議,認為一個缺乏經驗的青年人隻會紙上談兵,不會帶來實際利益。而哈默卻毫不動搖地傾其所有,籌集了一大筆資金,投入到這一冒險項目中。當鑽井打到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估計價值可達2億美元以上。
哈默的勇敢擊退了失敗的陰影,帶來了人生的成功,也表明一個人想要成就事業,就必須具有勇敢和冒險精神。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迅速行動。隻有勇敢的行動,才會使困境發生轉折。不敢行動,就如同不戰而敗的運動員在比賽時棄權一樣,是典型的懦夫做法。
當然,敢冒風險並不是鋌而走險。敢冒風險都是在客觀分析可行性的基礎上做出的抉擇。敢冒風險也可能會失敗,但這樣的失敗也會給人生增加一份寶貴的經驗,促使人生事業更快地取得成功。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和倫理學家蒙台涅曾說:“英勇是一種力量,但不是腿部和臂部的力量,而是心靈和靈魂的力量。”人生的本質就是一次一次不斷探險的過程。如果不能勇敢地迎接風險的挑戰,就隻能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帶來更大的損失。阿拉伯地區有一句俗語:斃虎者飽餐虎肉,畏虎者葬身虎口。
成功之路的人生離不開聰慧的膽識和過人的勇氣。拚搏進取,勇敢地走下去,就會比別人提前到達成功的彼岸。
忍耐挫折就是等待成功
任何一個堅強的人,他的性格裏也會有軟弱的一麵。而人生的挫折卻可以磨煉我們性格中最軟弱的一麵,使我們堅強起來,讓我們對未來的美好人生充滿了希望和憧憬。北大學生說,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在挫折麵前的無所作為。當挫折來臨時,如果能夠冷靜地麵對挫折,理智地去克製挫折,那麼任何挫折都會不在話下。忍耐挫折就是等待成功,不放棄,不灰心,挫折過後必然是成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失敗者不一定轉變為成功者,而一個成功者必然有過失敗的經曆。一個成功的人,他成功的曆史,肯定也是一個從失敗中不斷吸取經驗的曆史。
北大學者曾作過這樣的統計:世界上著名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與失敗的比例幾乎是1∶10。也就是說,他們幾乎要經過10次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事實也是如此,許多成功者所經曆的失敗,遠遠多於他們的成功。因此,要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首先要學會忍耐挫折。台灣女作家羅蘭說得好:“一切迂回路都不白費,在人生途中,每走一步就必定會有一步的經驗,不管這是對還是錯,錯有錯的教訓,對有對的收獲。”
國際影星史泰龍成功之前曾是個窮小子,為了成為電影明星,他逐家逐戶地拜訪好萊塢500多家電影公司,直到循環往複了3遍,經曆了1885次失敗後,才獲得成功。而每一次的失敗給史泰龍的都不是打擊,而是意念的強化。
幾乎沒有人在人生旅途上不會受到命運之神的捉弄。當你不甘心做命運的奴隸而又暫時無法扼住命運的咽喉時,必須學會忍耐。學會讓挫折帶來的痛苦在忍耐中化為輕煙,學會在忍耐中拚搏進取,學會在忍耐中鍥而不舍地追求,而不是在挫折中輕易放棄。忍耐是意誌的磨練,爆發力的積蓄,是用無聲的烈火融化堅冰。生活的艱辛給人生埋下了難言的隱痛,忍耐卻使人相信,隱痛必然消失,暴風雨過後的天空會更加清朗。經曆一次便成熟一次;一次驚濤有一次驚濤的壯美;一次挫折有一次挫折的收獲。
1989年畢業於北大俄語係的黑龍江佳木斯人王文良,曾把自己的經曆寫成《北大畢業等於零》的書而轟動一時。王文良於1989年北大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政府工作。1991年8月起,先後在頂新國際集團、台灣益華國際集團、美國美聯集團、加拿大格林柯爾集團工作。2001年以後先後擔任日本大誌電器公司中國顧問等多家公司顧問,並擔任王文良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