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明白叫糊塗,一個男人越早明白糊塗於人生的意義,就越容易獲得幸福和快樂。
鄭板橋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那就是“難得糊塗”。他的意思是說,在該糊塗的時候就要糊塗,人總是那麼明白地活著,也許會自己帶來很多困擾。其實誰都想做個明白人,然而人生的紛繁、人性的複雜,使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洞明世界的全部內涵。有時,借你一雙慧眼把這世界看得很清楚之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與痛苦,該糊塗時則糊塗,其實這也是一種明白,所以有一種明白叫糊塗。
古往今來,無數聖賢智者在參悟人生後,都發現了糊塗的影子。孔子發現了,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取名“逍遙”;釋迦牟尼看見了,取名“忘我”;墨子看見了,取名“非攻”。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東籬采菊時也發現了,但他拿起筆時卻又忘記了,隻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直到清代,才由鄭板橋振臂一呼,呼啦啦地擎起一麵“糊塗”的大旗,大聲地宣稱:“難得糊塗”!
糊塗雖然不是我們男人所倡導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有時糊塗會幫男人解決很多問題,這時,糊塗也就成為明白了。
在美國,有兩家同樣大小的公司,它們的總裁一個叫羅伯特,一個叫史蒂夫。羅伯特是一位精於算計的人,凡事都比別人看得長遠。因為他早就預測到了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所以他決定將公司解散,還能給自己和員工們留一些生活費,不然到時肯定會負債累累。因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國有30%的公司要倒閉,像他現在這樣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個善於算計的人,甚至還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他憨憨地認為,未來永遠是無法預測的,就算你將世界上最完美的計劃放在他的麵前,他也不會相信,因為未來還沒有真正到來。他覺得自己的公司隻要能夠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讓它支撐下去。結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跡般地度過了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最終,會算計的人將公司解散了,而不會算計的人,卻將公司比以前辦得更紅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靈便的比靈便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難得糊塗。其實,人生本來就是糊塗的,所有的快樂和幸福都藏在糊塗中,一旦清醒了,所有的快樂和幸福也就跟著煙消雲散了。
糊塗之難得,在於明白太難。糊塗是明白的升華,是心中有數卻不動聲色的涵養,是超脫物外、不累塵世的氣度,是行雲流水、悠然自得的瀟灑,是整體把握、抓大放小的運籌,是甘居下風、謙讓闊達的胸懷,是百忍成金、化險為夷的韜略。其實糊塗的男人並不是真的糊塗,他們隻是因為看清了、看透了,明白與清醒到了極致,在俗人的眼裏才成了糊塗而已。因為心中太明白了,明白自己不能處處明白,於是就裝糊塗了。從揣著明白裝糊塗,到懶得計較成為真糊塗,這才達到糊塗的最高境界。這種真糊塗,其實也是一種大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