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行朔走後,我想了半天,對各種情況仔細考慮後,我告訴自己決不能放棄東海。那關係到以後各地的百姓是否還會相信我們,不能就這樣扔下百姓,金軍揚言要殺了城內所有的人,這個時候我決不能退縮。
第二天一早,我便將吳行朔叫了過來,告訴了他我的想法。他也和我有同樣的看法,最後他提出還是派人去和濟南太守聯係,看能不能牽製下金軍。我本想說算了,朝廷靠不住,這劉豫不久就要投降了,怎麼能指望他,後來又一想,這劉豫眼下還沒有投降,而且也許曆史會隨著我的出現發生一點改變,便同意了派人前去聯係。之後我又派人給方力帶了兩個密函,要他作好準備,一定要堅守到我把來東海之兵解決後,再想辦法配合他去解決九裏山之敵。
這金兵氣勢凶凶的向東海開來,也並非全是壞事,特別是金軍揚言要血洗東海,使得東海境內的百姓的生死都和我們聯係到了一起,一天之內竟然征得了萬餘名民兵,被我精簡後留下八千,和我原來的部隊湊成兩萬。而很多鄉紳地主也是有錢出錢,有糧出糧,使得本來有點緊的物資一下寬餘了很多,還讓人給山上運去了一部分。形式突然的好轉,特別是民心的好轉,使得我抗金的信心陡增,連吳行朔都開始樂觀的認為,不見得能擊敗眼前來敵,但自保當沒什麼問題。
在我這邊鬆點以後,我還是有點不放心九裏山那邊,因為九裏山是否守的住關係到這場戰役的勝負,最後還是決定讓楊東儀帶了兩千新兵前去增援。在楊東儀走後的第三天,金軍在兀卓的帶領下殺到了東海城下,一路有很多地方都是宋的控製範圍,卻沒有受到什麼象樣的抵抗。以前經常出來騷擾金軍的義軍也突然一下消失不見了,暗歎:人情冷暖啊!
金軍一路燒殺過來,又沒受到什麼抵抗,這將軍兀卓又是年輕氣勝,一到城下不等休整,便要強攻。我軍已是作了幾天的準備,又是以逸待勞,雖然金軍是我方的兩倍,但也沒沾得什麼便宜,知道自己部下非常疲勞,不情願的下了收兵的命令,在城外十裏出下寨。看金軍撤退後,我並沒有多興奮,我知道著隻是剛剛開始,艱苦的戰鬥還在後麵。
果然第二天一早,金軍在休整了一晚後,組織了首次大規模的攻城戰鬥。這兀卓也並非無能之輩,猛攻北們,使得北們的守軍非常吃緊,但我又不敢把其他門的守軍掉過來,怕對方來個突襲。好在不論我的手下,還是城裏自發組織的民兵都知道一但城破,沒一個人能活著。所以人人格外拚命,金兵的攻勢雖然猛烈但最後還是被頂住了。
這金兀卓第二次很不情願的敲響了收兵的種聲。回營後,兀卓開始意識到,這次的戰鬥並不簡單,看來強攻是很難成功了,隻有想辦法引守軍出城決戰。我自然沒那麼傻去出城與他對陣,任他怎麼去羞辱我,我都是一個字‘忍‘。這邊金軍沒再進行大規模的攻城戰,而我這則是他罵死都不出去迎戰,一時就這樣僵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