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敗塗地(1 / 3)

2151年。

“部長,澳航事件的消息需要壓下去嗎?”

“不需要。把準確的遇難者數量都透露給媒體。這次的事件影響很大,壓下去反倒會影響民眾情緒。這次也的確是由於我們的疏忽了,我們必須給出負責任的處理態度來。”

“好,我馬上去跟電視台的同誌們聯係。”

“哦對了,小齊,這次事件的遇難者家屬們有人向媒體反映什麼嗎?”

“沒有。這次很奇怪,整台飛機上的400多個遇難者的家屬們,沒有一個人接受媒體的采訪,也沒有人向相關部門所要慰問金,雖然我們有派出專員親自帶著慰問金挨家挨戶地去慰問他們,卻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

“什麼?”

“遇難者的家屬們,沒有一個人透露出悲傷。有人假裝,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來,他們根本就不覺得傷感。”

“所以,你的意思是,這個恐怖襲擊事件的組織者已經提前將這400多個人的家屬們都已經收買了?”

“不,部長。我認為,最可能的是,這400多個人,都沒有死,而他們的家屬們都在隱瞞這個事實。”

2151年,地球,南粵三號太空城。

“先生您好,請出示您的通行證。”

“斯萊爾,全球科技交流協會成員,受邀參加本次南粵科學院的研討會。”

“驗證通過,請進。”

2151年,太陽係,月球,廣寒宮粒子中心。

“幫我呼叫首都太空城中國太空軍總署的崔刑署長。”張盛曹此刻正在廣寒宮粒子中心的候機廳等待著下一班飛回地球的運輸飛船。

“請稍候。”智能牆壁開始顯示出通話界麵。

過了一分鍾,崔刑才接通了張盛曹的呼叫:“張院士你好,我剛才在開會,臨時出來接同你的呼叫,所以有什麼要緊的事情……”

“不用客氣了,老崔。你的會議什麼時候結束?”

“如果你需要的話,馬上就可以結束,老張。”

“那我就說了。我這次來是問一下,三大飛船廠資源是否還充足?我是指軍方擁有的那一部分儲備。”

“我昨天剛收到彙報,青藏飛船廠和華東飛船廠儲備比較充足,東北飛船廠最近正在造誇父一號母艦,處於消耗儲備狀態。你想再申請建造小型飛船嗎?”

“如果是小型飛船的話,我需要擔心原料儲備問題?”

“那……您的意思是?”

“兩艘超大型母艦。”張盛曹說出這句話時,不帶任何一點的猶豫。

這句話嚇得崔刑捏了把汗:“老弟,你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當然不是,而且必須是兩艘比誇父一號的規模還要再大一倍的超大型母艦,能容納3000人在星係間航行5年以上的飛船。”

崔刑沉默了一下,突然嚴肅地說:“你覺得這有可能嗎?就算我替你召開建造這兩艘母艦的會議,你覺得有多少人會同意?”

“如果我有不可反駁的理由呢?”張盛曹的口氣也突然變得咄咄逼人。

此時,下一班返航飛船,抵達了粒子中心的發射港。

張盛曹抬頭看了看航班時刻表,看都不看一眼崔刑,拋了一句“回聊”給崔刑,就掛斷了通話。

2151年,澳大利亞,悉尼。

“你好,美女,我叫付璃葉,英文名叫anna!”

“我叫倪筱璃,英文名叫racy。之後這一年就多多關照啦!”

“好!”

2151年,地球,中國,南粵三號太空城。

從月球到南粵三號太空城發射港的航班隻需要三個多小時。張盛曹下飛船之後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南粵科學院。每年的2月份,三大科學院都會集中到一起開一次科學研討會,而研討會的地點每年在三大科學院之間輪換,今年剛好輪到南粵科學院負責組織。從原則上講,自桃園計劃開啟之後,三大科學院的研討會是對全球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們開放的,而且還會對外發放有限量的觀摩旁聽通行證。但是從桃園計劃開始五年後,研討會總是坐不滿,2149年的研討會甚至隻有三分之二的座位是空的,據說當時負責組織那次研討會的華北科學院院士在看到空蕩蕩的會場之後,默默地走到後台的走廊上,歎息著抽了一口煙,然後觸發了煙霧報警器,被花灑淋濕了,像一個落湯雞一樣地回到會場坐在了最後排的座位上。

有人說他當時是過度傷心,忽略了報警器,也有人說他當時是故意的做作,但是當與會者問起他這樣做的原因時,他隻是笑而不語,隻字不提。

但是南粵太空城在發射了一台最高速度達到了兩光分每天的飛船之後,就引起了全球科學界的一陣轟動。頂著因違反科技全公開原則被譴責的可能、封鎖著冷聚變核心技術的美國在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瞬間就覺得自己失去了之前的優越感。幾乎所有當時沒有對桃園計劃給出積極響應的國家的科學家們有一種恨不得找個牆壁撞死的衝動。

也正是因為虎鯨號,這次研討會的場地不但座無虛席,還增加了臨時座位。盡管考慮到提前報名參加研討會的人數激增,南粵科學院已經將會場擴大了一倍,但是在會場大小確定後,仍舊有各種科研機構抱著死都要參加的決心陸陸續續地報名參加。於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南粵科學院決定再設置一個外場,在外場轉播內場的實況錄像。外場和內場的最大差別在與內場的與會者是有權提問發言的而外場與會者隻能算是觀眾,不過對於這些後來報名的科學家們來說,外場和內場沒有什麼區別。

畢竟,他們都是衝著反物質驅動來的。

已經是北京時間上午十點,研討會的開始時間。五分鍾前,內外場已經坐滿了人。一段充滿科技感的音樂響起,智能會議廳發出語音提示:“第十屆桃源計劃成果報告會暨第五十屆中國科學技術研討會現在開始。”

“在座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歡迎參加本次桃園計劃成果報告會暨中國科學技術研討會!我是南粵科學院的院士郭鴻濤!”郭鴻濤身著一身樸素而高雅的西裝走上舞台,向與會者鞠了一躬。這樣的開場,讓在座的一些人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次文藝晚會的現場。

“眾所周知,自從桃源計劃開啟之後,我們中國的研討會就殷切地希望研討會能夠成為全世界科學家們交流學習的盛會!215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三大科學院和參與桃園計劃的各國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台天速突破了一光分並直接達到了兩光分的高速飛船——虎鯨號,誕生了!下麵,我們有幸請來了對研製虎鯨號的反物質驅動係統作出了傑出貢獻的張盛曹院士為大家帶來他的演講!有請,張院士!”說完,郭鴻濤開始帶動大家鼓掌。

掌聲持續了二十多秒,漸漸弱下來了。張盛曹卻特地等到掌聲結束後再走到演講台旁,扶著演講台向台下鞠躬,再開始他的演講。三大科學院的院士們都知道他這個習慣,也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

他不想要掌聲,所以他把觀眾給他的掌聲送給了主持人,等待掌聲結束後再上台。但是這次參與會議的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他的想法,在他鞠躬後又開始鼓掌。就在掌聲響起來的第一秒,張盛曹非常大聲地吼了一句“謝謝”,製止了他厭倦的掌聲。

他抬起了頭,這一瞬間給台下的人們一種錯覺,眼前的老翁隻是一個臉上有幾絲皺紋頭發有點泛白的壯年男子、那種充滿年輕人的活力又不失成熟男子的沉穩的男人。他這一抬頭,仿佛像是背負著整個時代的失落後,從廢墟中找到了希望一樣,將他的氣場變得更加強勢。

“在座的各位科學家們,我是南粵科學院的院士張盛曹,也是深圳大學航空係的教授。我今天的演講很簡單,隻有兩件事情給大家宣布。第一,在我和我的反物質驅動係統研發團隊連續十五年的努力下,一個可以在宇宙飛船上安全應用並能夠將小型飛船加速到兩光分每天的反物質驅動係統,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試驗,試驗結果達到了預期。”說到這裏時,台下已經有幾個人按捺不住地鼓起了掌,而張盛曹卻並不打算給他們鼓掌的機會,沒有停頓地繼續他的演講:“第二,根據虎鯨號試驗當天對一台來曆不明的追擊飛船的相關數據觀測,以及在那一個月後華俠駐火星防線部隊傳回的關於火星防線攔截行動當天對追擊飛船的數據采集,再加上我在廣寒宮粒子中心收到的來自青鳥號,也就是將成功追上虎鯨號並綁架了虎鯨號的飛船傳給我的信息,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向大家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