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老師偷聽(1 / 2)

進入一九八一年夏末秋初的季節,是孔耀庸到黃支農校上學的第三年了,第五學期開學了,上一屆的同學們已經畢業走了,他們這一級現在終於也升到三年級了,離畢業還有整整一個學年了。

今天上的是土壤肥料學課,代課老師叫鄭家美,在大禮堂開會時收過他們看的小說書的那個老師了。

聽說他們的土壤肥料學老師鄭家美當上了學校的教導主任了,但還繼續帶課。鄭家美老師個子很高,大約在一米八以上吧,所以走起路來好像是步子很小,很快的,給人一種腳後跟擦地的感覺。不戴帽子,短頭發,長方臉,臉色皮膚有些黑,上眼簾腫泡泡的,下眼袋比較明顯,高鼻梁,兩腮向下突出,顯得翻著的薄嘴唇小一些。經常穿一身淺灰色的衣服。講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聲音有些沙啞,語調低沉,說話時緊時慢的。總是陰沉著臉,十分的嚴肅,他們很少看到過鄭家美老師的笑容,以及和顏悅色的臉色,老有種拒人千裏之外的感覺。

鄭家美老師今天把同學們從教室帶到了東校園裏,從西往東通往學校東麵後大門的小路北麵,是一塊已收獲完了的莊稼地,田地裏還豎著一層短短的小麥根茬。

這裏是學校貯藏冬菜的地方,每年秋末冬初的時候,在這地中間挖一個又長又深的長條形大坑,裏麵放進去許多洋芋,大白菜,還有綠蘿卜,胡蘿卜,在來年春天開學後,學校食堂取出來做菜用,以解決學校冬春季節的吃菜問題。

學校的夥食很單調的,主要的蔬菜是同學戲稱的“每天背誦老三篇”,即就是每天都是白菜片,洋芋片,蘿卜片了。主食以饅頭為主,一周隻能吃上一兩次麵條,女生們有時還吃不上,一月隻能吃上一兩次苞穀麵做的鋼絲麵和油餅,一年隻能吃上一兩次魚,還得同學們到學校魚池去自己捕撈。

現在他們跟隨鄭家美老師來到這片地中間,早已有人在這裏挖好了一個長方形的深坑,並且土坑四麵的壁上,用類似小刀的土壤剖麵刀挑花了,現出土壤內部從表層到深層的立體結構和各層次的土壤形態。

全班同學們“嘩”一下上來,圍了一圈在這土壤剖麵坑的周圍。

鄭家美老師站在同學們中間,向同學們講道:“這是我們本地區典型的土壤類型,土壤剖麵上有一個富鈣層”,鄭家美老師彎腰指著中間有白色斑點的一層土壤繼續講道:“這個有白色斑點的土層就是鈣積層,土層上的白色斑點就是沉澱的鈣”。

鄭家美老師講完了土壤剖麵結構後,就帶同學們來到了學校土壤肥料化驗室,給同學們講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還有土壤的團粒結構,有幾個同學沒有專心聽講,這時鄭家美老師向全班的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墊廁所和牲畜的棚圈時,用細土好還是用粗土好,為什麼?那個同學能回答上?”全班的同學們沒有一個同學舉手回答問題,課堂上頓時出奇的安靜了下來。這時他也不知道,不能舉手回答問題,隻能是臉發紅發燒,低頭不語,偏頭側眼看著老師,生怕老師叫起來,答不上會很丟人沒麵的。

“有些同學的耳朵這一會恐怕在打蒼蠅”,鄭家美老師掃視著全班的同學們,很生氣的說道。他想了一會才聽懂了老師剛才講的話是什麼意思了,鄭家美老師在變著法的罵不好好聽講的同學哩,並且表麵上看說得很文雅很文明呢。比人耳朵長,能打蒼蠅的,肯定是驢和牲畜了。

“土壤越細,它的表麵積就會越大,表麵積越大,土壤的吸附能力就越強,所以,在墊廁所和牲畜棚圈時,土一定要砸細,效果才最好。”鄭家美老師繼續接著講課。

到了晚上,同學們忙活了一天,在宿舍昏暗的電燈下,躺在各自的床上,有的看書,有的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