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龍韜奇詭 天下誰雄(3)(1 / 2)

卓南雁聽這武林宗匠巨子說要傳授自己武功,眼光登時一亮,忽聞身後傳來細微之極的兩聲腳步,正要回頭,卻聽羅雪亭叫道:“方老三,你來便來了,怎地還偷偷摸摸的?”

山石後立時閃出方殘歌俊朗而又尷尬的一張笑臉:“師父,這六陽斷玉掌可是您近年所悟的絕學,弟子幾次想學都學不成,嗬嗬,這時終於有緣一窺全豹!”羅雪亭嘿嘿笑道:“我不傳你,是因你功力不夠!既然如此,你便在一旁瞧瞧也成!”說著雙掌緩緩翻轉,他本來幹巴瘦小的一個老頭,這時蓄勢待發,卻給人一種壁立萬仞的逼人氣勢。猛見羅雪亭身形遊走,掌勢起伏,已將這掌法僅有的三招“斷流勢”、“玉碎勢”、“無爭勢”,依次施展開來。

卓南雁知道,六為陰極之數,單聽這六陽斷玉掌名中的“斷玉”二字,似乎為極陽剛之掌法,但以六陽為名,又該是陰陽交融之相。隻見羅雪亭大袖輕舞,掌勢揮灑,但他進退盤旋之間竟沒有任何風聲,便連腳下的青草落葉都沒有一絲抖動。待他三招使完,微微一沉,身旁兩塊瘦硬挺秀的假山岩石忽格格作響,驀地坍塌下來,化作一片碎屑殘沙。

卓南雁和方殘歌二人目瞪口呆,想不到這樣無聲無息的掌法卻能有如此威力,當真至陽至剛,沛然難禦。羅雪亭卻歎道:“隻因這掌法太過剛猛,一經施展,極為耗損內力,不到萬不得已之時,切不可用!”當下便將這三招精義仔細教導。

這三招掌法勢道沉雄,“斷流勢”含截江斷流之意,“玉碎勢”取意玉石俱碎,“無爭勢”則寓意此招一出,天下再無紛爭。方殘歌練到第二招“玉碎勢”時,便覺胸悶氣沮,但他卻不肯半途而廢,再勉力修習那第三招“無爭勢”,使到中途,忽覺丹田氣息翻湧,眼前發黑,險些栽倒。

羅雪亭反手拍在他背後夾脊穴上,內力到處,方殘歌渾身氣血一定,才立身站穩。羅雪亭長歎一聲:“早跟你說了,你內力不足,強練此功,有害無益!快快靜坐調息。”方殘歌再也不敢逞強,緩緩坐下,才覺氣血漸漸凝定。

六陽斷玉掌的精要,全在內力流轉和使力運勁。羅雪亭一番深入淺出的講解,不由令卓南雁如癡如醉。他自身已積聚了數十年的充沛內力,練這六陽斷玉掌卻還稍覺從容,半日之間,終於將這三招掌法演練純熟。猛聽他長嘯一聲,雙掌盤旋,已將這三招從頭施展開來,勁氣舒張之間,宛若怒龍天降,地上碎石亂屑如遭狂風吹襲,起落不定。隨著他掌上勁氣猛然一收,滿空亂石忽然齊齊墜地。卓南雁收勢之後,也覺氣息鼓蕩,額頭上的汗珠如水滾下,足見這三招掌法何等艱深耗力。

一扭頭,卻見羅雪亭在一旁微笑不語,卓南雁忙道:“羅堂主,晚輩這掌法尚有什麼不足麼?”

“你武功已到一流境地,年紀輕輕,已算難得的緊了。”羅雪亭眼中精芒閃爍,沉聲道,“隻不過卻還差著半籌!”卓南雁忙道:“差在何處?”羅雪亭卻道:“小老弟可知我這掌法得自何家經典?”卓南雁茫然搖頭。羅雪亭緩緩道:“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卓南雁一愣,隨即接著念道:“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原來羅堂主這掌法竟是得自老子的《道德經》。”話一出口,隱隱地又覺得不對,《道德經》力倡柔靜無為,羅雪亭怎能從中悟出這等至剛至猛的掌法?

哪知羅雪亭卻一笑點頭:“正是!那日老夫讀到‘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這一句時,心中頓生感悟。所謂‘柔弱勝剛強’,最剛猛的武功,外呈於人的,不是剛,而是柔!”卓南雁心中陡震,似是被他一句之間,點破了自己多年來苦思不解的一個至理。羅雪亭的眼芒緊緊籠住了卓南雁的心神,徐徐笑道:“你差的便在此處!至剛至猛的絕頂武功,必要寓至剛於至柔。六為老陰之數,這掌法寓至剛於至柔,故名六陽斷玉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