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1 / 2)

1991年的時候,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一名叫盧剛的中國學生因為沒有贏得一個獎項而槍殺了自己的導師和他的幾個同學,最後飲彈自殺。所有美國媒體對這件事的報道都聚焦在這個中國學生的自身問題上——從性格上來看,他是一個“脾氣不好”“性格中帶有一種邪惡特質”的人;從態度上來看,他“相信槍支是用來調整哀傷情緒的手段”;從心理角度看,“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挑戰”。但是,中國媒體的角度卻和美國的完全不一樣,說的都是“他和導師的關係似乎不是很好”“他和那些被他殺害的學生長期以來處於敵對的關係”“他和其他中國人疏離”。中國媒體剖析的是環境如何誘發他作出這樣的行為的。

這其實不僅僅是媒體報道角度不同的問題,更多的是東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維上的根本差異。

理查德·尼斯貝特在《思維的版圖》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雞、牛和草,這三樣東西,你會把哪兩個東西劃歸到一起?

東方人的回答更多的是,草和牛放到一起,因為牛吃草,所以它們的關係更緊密。而西方人的回答更多的是,雞和牛劃一起,因為雞和牛都是動物,而草是植物。西方人更看重按類別來區分事物,而東方人更關注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且我們更不習慣把事物進行歸類。

作為一個MBTI性格分析師,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給人歸類。你是內向,他是外向;你是直覺,他是感覺;你是情感,他是思考;你是判斷,他是知覺。可是,有的時候,有人會和我說,我不想被歸類,我不想被貼標簽,我就是我,我是獨一無二的!

是的,歸類的思維方式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不好在哪裏?

參上、禪山、長衫、纏上、蠶桑、滄桑、廠商……你能準確地念出這幾個詞嗎?

我生於南方一個小城市,十八歲那年才來北京上學。在那之前的十八年裏,我說話從來不分平舌和卷舌、前鼻音和後鼻音。對我來說,平舌和卷舌是一樣的,前鼻音和後鼻音也很近似。即便是打開電視聽字正腔圓的《新聞聯播》的時候,我也聽不出它們之間有什麼差異。可是,當我來到北京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聽不懂我說話,所以當我那些北方的朋友一臉疑惑不停地說“啊?什麼?”的時候,我就得把平舌、卷舌、前鼻音、後鼻音排列組合裏的每個搭配說一遍,直到朋友恍然大悟:“啊,你說的是滄桑啊!”

這就是歸類第一個不好的地方——當你太關注歸類的時候,你就很難區分在同一個類別裏兩個很相似的東西。

在大學裏,大部分時候學生不會太在意分數的一兩分的差異。但是這一分的多少剛好是在及格線上的時候,你就會天天纏著老師和助教,求爺爺告奶奶非要添上那一分了。因為少了這一分你就是不及格,多了這一分你就是及格。甚至有些時候決定你命運的不僅僅是一分。清華保研都是按平均分的排名來進行篩選的,有一年某一個係有一個學生僅僅因為平均分小數點後的第四位之差而被擠在了保研名額之外。他就這樣戲劇性地和保研失之交臂了。但這個學生和他前一名的學生在成績上差異很大嗎?他們的學習能力會有明顯差別嗎?

這是歸類第二個不好的地方——當你太關注歸類的時候,你就會高估不同類別之間的事物的差異。

下麵是一個數列,請你告訴我下一個數字是什麼:

1 2 4 5 8 10 13 15

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之後,你就會研究這個數列到底有什麼規律。是等差數列、等比數列、變量數列、盧卡斯數列還是斐波那契數列?

如果你是一個在北京工作的白領,你可能會比別人更快意識到,這些數字其實就是你每天早晚搭乘的地鐵路線。

這是歸類第三個不好的地方——當你太關注歸類的時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陷入一個模式、一個序列、一個規則,而看不見其他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歸類思維有一些不好的地方:第一,如果用歸類來思考問題,你會看不到同一個類別裏事物的不同;第二,如果用歸類來思考問題,你會看不到不同類別事物的共同點或相似性;第三,如果用歸類來思考問題,你會受限於類別,而看不見全局和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