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科技公司有一位技術過硬的研究人員唐冬,他所研究出來的新產品曾使公司走出瀕臨倒閉的境地。雖然他缺乏組織才能和管理能力,但在該公司黨委書記的推薦下,仍被晉升為該公司的總經理。
開始幾年,由於公司那位德高望重的黨委書記一直積極支持他的工作,使他能夠躲開一些紛亂的行政事務和人際關係,集中精力抓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因而公司的經濟效益還能持續攀升。
可是,當老書記退休後,情況急轉直下。先是在領導班子內部有一個副經理,他因為自己孩子招工和個人買房的事受到了唐冬的阻攔,沒能遂個人心願,因而對唐冬心存芥蒂。後來,在產品銷售問題上,又因為唐冬不同意銷售處長的“回扣”方案,招致了銷售人員的不滿。於是這個副經理與銷售處長聯合起來與唐冬作對,使公司產品的銷售額日漸下降,市場也被別的廠家占領了,給公司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公司漸漸陷入困境。
在這時,如果唐冬急流勇退,辭去官職,繼續搞他的科研,仍不失為明智之舉。可是,他把自己搞科研的“強勁”卻不合時宜地用在官場上了。他當著眾人的麵批評了這個副經理和銷售處長,接著又解聘了幾個不得力的中層幹部,於是,便形成了一個勢力不小的對立麵。先是一些人到上級告狀,後來便有一些人要求上級撤換他。
在經濟效益日漸回落的形勢下,上級領導不得不通過招標選聘新經理。招標之後,竟是那位被他批評過的副經理中了標。唐冬本來就是心事重重的人,自然咽不下這口氣,不久就因病住進了醫院。
參與職位競爭,應該揚長避短。比如,你善於營銷,就不要去競爭人事主管的職位;你善於管理生產,就不要去競爭經營管理之類的職位。因為,你即便競爭取勝,也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這種得不償失的晉升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相反這種揚短避長的做法,會使你失去今後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會使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逐漸退化。
職場上行事要有原則,有些事明知不可為,做了也是徒勞,那就不妨清醒一些,退出競爭,充分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資源,集中於一個方麵,才不失為明智之舉。
另外,“知己”之後,我們也不可忽視“知彼”這一環節。了解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吳先生是某公司的後勤部主管,為人厚道,人緣極好。
後來吳先生招聘了一個新員工郎先生,吳先生對郎先生很有好感,就好心好意盡力照顧和栽培他。誰知這位郎先生竟因此而囂張起來,不把其他同事放在眼裏。過了一段時間,郎先生竟然煽動兩位較不安分的同事,結成一個小“幫派”,並向吳先生要求更多的利益。吳先生因事先未加防範,應變不及,為了維護辦公室的安寧,隻好向他低頭,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吳先生以為他們就會鳴金收兵,誰知過了不久,他們竟糾結其他部門的人向他發難,曆數他的種種“罪過”,逼他下台。人無完人,吳先生在工作上曾有過一次不小的失誤,加上事起倉促,無從防備,因而“中箭落馬”,而接替他職位的,正是那位他多次照顧過的郎先生。事已至此,吳先生後悔莫及!
“知己”和“知彼”是競爭者要補好的兩堂課,隻有做到像雄鷹一樣,正確了解自己和對方,並有效地利用自身和環境的優勢,我們才能在競爭中永不沉沒!
“現在”是你成為強者的最佳時機
鷹是一種非常有耐心的動物,但是,一旦發現獵物,鷹就會馬上采取行動,毫不猶豫地撲上去,絕不拖延。
因為它們知道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流上的橋梁。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誇誇其談的人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