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登基(1 / 2)

廉頗已經將趙學要登基為王的事情公告於天下了,戰國諸侯完全被這一個消息所震懾到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一個隻是在群雄之間崛起還沒多久的趙國公子,竟然成為了新一任的趙王,在這裏廉頗也做出了一番的美化。

在趙王死的時候,隻有趙學和趙王的一些心腹在趙王的身邊,並沒有很多人聽到他們說話,但是也有一些人聽到了趙王將公主的下半生完全托付給了趙學,也讓趙學去對付平原君,不能讓平原君的詭計得逞,在這裏,廉頗將這些話改成了趙王講公主和王位都交托給了趙學,這樣公主也不會承受太大的罵名,趙學的登基變得更加的名正言順了。

趙學擇日登基,這個消息已經傳出了邯鄲城,首先被驚嚇到的那個人便是離邯鄲城最近的一個王……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和平原君趙勝有約定,平原君幫助信陵君成為了魏王,而信陵君也要幫助平原君成為趙王,在各自達成自己的目標之後,雙方會結成牢固的盟約,這是他們之前的約定,而為了給平原君造勢,給趙王製造壓力,那麼信陵君就派了十萬的兵馬駐紮到了邯鄲城外,給趙王製造了空前的壓力,也成為了這一次叛變事件的一件很厲害的導火線,隻是平原君的計劃失敗,自殺大殿之上,趙學繼位,這是信陵君萬萬沒有想到的,如果趙學看著自己在外麵駐紮了那麼久不爽,派兵來打,也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他立即命人草擬了一份盟約,馬上讓人送了過去。

反正和平原君結盟也是結盟,和趙學結盟也是一樣,可能沒有和平原君的結盟那麼牢固,但是信陵君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和趙王結盟罷了,現在誰是趙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夠互相抱住彼此的平安,為各自的利益而奮戰,魏國也是一直受著秦國的虎視,能夠和趙國結盟也是信陵君自己的想法。

趙學和自己也算是見過麵,結交過,估計趙學也不會讓自己太過難堪。

接到了信陵君的密件之後的趙學,很開心地答應了這個條件,這當然沒有在使者麵前表露出來了,現在的趙國內部十分混亂,要整頓也需要很長的時候,有了魏國這麼個堅實的盟友,趙學也可以安心的執政,解決趙國內政的問題再說,畢竟要製霸天下,可還是需要足夠雄厚的基礎的。

接到了趙學的點頭之後,信陵君也領著自己的軍隊回國了,他也已經出國很久了,他也需要回國治理自己的地盤了,邯鄲周圍的村莊也受了他的軍隊的不少“照顧”,雖然現在已經締結了盟約,但是趙學也暗暗下了決定,以後肯定會讓信陵君也常常這樣被包圍威脅著的苦頭的。

在這一次的戰鬥之中,平原君剩下的大概一千個左右的死士投降,其餘兩千人都已經死去了,這些投降的死士趙學也沒有為難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決定去留,趙學佩服這些人是英雄,而且他們也不過是尊奉了平原君的命令。但是趙學的這個赦免卻讓他們無比的感動,其中有人帶頭決定留下來扶助趙學,趙學更是求之不得,將他們編排成為了一支特別的軍隊,本來趙學打算將他們安插在宮中成為宮中的親兵,但是很多人都做出反對,畢竟這些人有過反叛的前科,趙學倒也沒有在意,隻是他自己剛成為王,不好太過囂張,逆其他老臣子的意思,因此將這一千人安排到了軍隊裏麵,而趙學也從自己的軍隊了挑出了不少的心腹,讓這些人成為了王宮裏麵的守衛,畢竟他也隻相信由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親兵。

廉頗放出了消息之後,雖然沒有人明確的提出反對,但是趙學也感到他們的不信服,畢竟自己登基是第一個做法,必須要做出一定的事情讓他們不敢有什麼反抗的行為,即便現在有不少的人是支持自己,但是如果有人帶頭說出了反對,難保也會有其他的人隨從,然後一些左右搖擺意見的人可能也會因為這些的勸說而動搖,到了最後這些人也肯定會為自己的執政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為了解決這樣的麻煩,趙學將整件事情告訴給了公孫善。

趙學將王宮裏麵其中一間空的寢宮進行了簡單的收拾,讓這個寢宮成為了自己臨時議政的地方,除了受傷比較嚴重的王乙和黑夫之外,自己大部分他心腹都在這裏了,除了王丁去了安排趙王和平原君的葬禮之外,大部分人都在等待趙學的命令。廉頗為了趙學登基的時候而不得不去準備其他細節方麵的事情,而趙學擇要準備好讓自己穩固好王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