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公司經過多年艱辛的努力,已令自己位於軟件霸主地位,那麼他們將如何使霸主地位永駐呢?蓋茨對這個問題又如何看呢?他說:
“事事審慎才能透徹思考,正確決策是企業成功的要訣。經營微軟公司也是這樣,我親身投入軟件事業,和它一起經曆了種種變化。
“微軟公司的下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我們已為此投入了大量資源,有識之士也能清楚看到微軟公司的遠景規劃。微軟公司未來以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實施這個計劃,對這項決策,我完全有信心。”
當然,任何公司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有富而思進的思想。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如微軟公司一樣懂得如何巧妙運用策略,使其產品成為市場係統結構標準。微軟剛剛崛起之時,在市場上地位還很脆弱,它堅持保有DOS操作係統所有權,即使IBM公司當時投入大量人力輔助其開發DOS,蓋茨也不會拱手相讓的。後來,蓋茨也因為知道圖形顯示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與IBM公司合作開發OS/2的同時,自己再開發“視窗”操作係統,這時,就算把130S的源程序交給IBM公司,也不會對自己有什麼損害了。
也就是在此時蘋果公司的黃金時期,斯庫利和他的同僚們都認為肥水不應流入外人田,堅定不移地維持高售價高利策略,不放開MacOS操作係統,因此,對於蘋果公司的“甜美”別人卻嚐不到,當然這也惟有轉向IBMPC兼容電腦市場。
隨著歲月的推移,開放性體係——微軟公司的軟件、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和IBM公司的PC電腦便登上了個人電腦架構標準的寶座。
蘋果公司的自我封閉政策使其不能發現產品的缺點,導致它走上了一條惡性循環的不歸路。
比爾·蓋茨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避開了走蘋果公司老路子的可能,使微軟走向高速發展的道路。
“視窗”3.0版問世後,在市場上獲得迅速而良好的反應。據《PC周刊》的統計,在兩個月內,微軟公司的交貨量超過八十萬套,到1990年底,銷售量突破一百萬套。各種電腦專業雜誌幾乎毫不例外地把“視窗”3.0版評為優秀產品。
在繼“視窗”3.0版之後,微軟公司又推出功能更完善、更好用的“視窗”3.1版。
90年代以來,微軟公司的視窗係統軟件不斷推陳出新,到了1995年8月,“視窗”95問世,這是蓋茨鞏固霸業、繼續進取的重要標誌。
一家公司推出其產品係統結構標準,並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那它就應該麵對下一個挑戰——將此係統結構標準擴展至其他相關的生存空間。如果一個係統結構標準不能成功地盡量擴展,就無法保證它可以成為整個行業確認的一個標準。
成功語錄
蓋茨靠建立軟件產品的結構標準發家,然而世易時移,僅僅依賴現在的成品是不能長久生存和發展的,他開始超越自我,脫離軟件行業現有的窠臼,也許蓋茨已看到軟件行業發展的新苗頭!第1章大敵當前亦從容
信息高速公路開發後,蓋茨正在得意洋洋之時,美國奧雷科主席埃利森卻向他潑冷水,他說將來網絡用戶隻需安裝一台價值500美元的簡單易用的終端機就夠了,蓋茨則不以為然。他們產生了對抗。
與微軟公司—英特爾聯盟對抗的陣營聲勢壯大,在康迪斯電腦大展上引起了越來越強烈的辯論。
爭論歸爭論,康迪斯電腦大展上所見到的新產品卻給人以一種功能越強越容易引起人們興趣的印象。與微軟公司站在同一陣營的人士指出,難以想象怎麼可以生產成本在一千美元以下而擁有有效功能的設備。在康迪斯電腦大展出現之前,波士頓舉行了一次電腦界的研究會,諾威爾公司總裁弗蘭肯伯格振振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