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女人的一生是在不斷選擇和不斷放棄中進行的。然而,不管是選擇還是放棄都需要智慧和勇氣。
女人永遠不能放棄的就是自己,因為自身永遠是自己最強最可靠的支撐。同時,女人還要懂得放棄的人生哲學,不苛求,不計較,從容淡定,開朗樂觀地麵對每一天。因此,懂得選擇學會放棄是女人的必修課。擁有良好性格的女人在人際交往中,總能坦然地呈現最真實的自己,懂得自愛與愛人,她們身上散發的魅力使她們時刻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上帝給你關起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人生亦然,得失之間,總是有著影響命運的事情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在有所失去的情況下肯定也會有所得。因此,在有小失的情況下不要過於在意,相信這次的失去將會換來大得。
人活一輩子得失兼備,有得必有失,失後又有得。得失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存在於世上,形影不離。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確定眼前得到的一定會帶來幸福的生活,而失去了就意味著一生不幸。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他的書裏麵曾經寫過這樣一個短篇故事:
有一位早出晚歸、日夜操勞的農夫,盡管他一直努力,但卻仍然不夠溫飽,收獲甚微。一位天使出於對農夫的同情,便告訴他,隻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於是,農夫高興地沒日沒夜地跑。每當累了準備休息的時候,他總是想到自己的妻子兒女。為了他們,農夫便又繼續拚命地跑。有人曾經告訴他,他得到的已經足夠他這輩子用了,還是趕緊往回跑吧。但是農夫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良言相勸,仍然往前跑。最後農夫得到了大片的土地,但因為過度勞累心力衰竭,倒地而亡。貪婪的農夫光想一味得到,卻丟失了性命,實在得不償失。
得與失總能讓生活充滿變數。盡管失去可能會有些苦痛和不快,但是風雨之後就會見到彩虹。那些一味在意得到的女人,是目光短淺的,更是不快樂、不幸福的。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值得歡喜,失也不一定值得傷悲。得失之間難思量,卻富含人生哲理。
聰明的女人學會了選擇,懂得了放棄。她們知道要在需要堅持的時候鍥而不舍地堅持,而在需要放棄時就此適當放棄,之後才會有別樣的得到。女人學會選擇,審時度勢地把握時機,才能贏得成功的機會;而適當放棄,不計較眼前的得失,顧全大局地果斷舍去,才會得到更美好的結局。
人生如夢,很多人因為失去而痛苦,因為得到而快樂,其實得失之間是柳暗花明的風景。我們失去了春天的蔥綠,卻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卻走進成熟的人生……每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別無選擇時,放棄或許是最好的選擇。與其百般努力讓成功遙遙無期,不如換個方向或許愜意無比。失去看似一種痛苦,但也可以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
海倫·凱勒是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思考人生,用自己殘缺的身體向世人表達健全的思想。她自己所經曆的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與挫折,但是她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是讓人感動的幸福與快樂。她的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膾炙人口,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她還以一個身殘誌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很多讀者被海倫·凱勒麵對生活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所折服,被她那顆深邃而又堅強的靈魂所震撼。
海倫·凱勒失去的是常人的健康,但她收獲的卻是催人奮進的人生感悟。她自強不息的精神早已成為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輩向厄運挑戰。她不需要健全人給予同情的目光,反而贏得了世人的掌聲。
上帝給你關起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人生亦然,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我們常說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體之得。我們要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如果他為你關上了一扇門,那肯定是因為這扇門不適合你,更不屬於你。不過,在被拒之門外之後人們有著不同的表現,有的人會一蹶不振,每天沉浸在失落與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有的人卻很開心,他甚至感謝上帝有如此的安排。中國有句古話:“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當你在看到門關上時,心裏仍然要堅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扇門是為自己敞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