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是人對自己及其外界關係的認識,也是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
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製的心理基礎,它又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簡單地說,就是要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自己肢體的存在及健康狀況,並能夠通過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分析和評價自己言行的對與錯,最後形成一個“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的概念。而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觀察的基礎上對自身狀況的反思。自我評價是對自己能力、品德、行為等方麵社會價值的評估,它最能代表一個人自我認識的水平。
比如,我對自己的認識是這樣的:“我是一個健康快樂的人”。那麼通過體檢及平時的生活表現,我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很健康,同時我觀察自己的言行,我樂觀開朗,善於與人交流,熱情大方喜歡幫助別人,並以此為樂,同時我也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並不斷地完善自己。由此我給自己做了這樣一個總結:我是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去認識自我,這在以後的章節裏我們還會做詳細的闡釋。
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談起。
對於處在青春期階段的同學們來說,在生理變化上有一係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身心發展的快速而不平衡。在青春期到來時,青少年在軀體和心理方法呈現快速的發展,身體急劇的生長和變化,肌肉、骨等組織全麵地急劇成長。生殖係統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漸顯露。
心理特點:
1.認知發展。青春期由於形成運算的出現而使思維完善,他擺脫了兒童時期的單一的具體運算和簡單形象思維,進入抽象思維階段。即已懂得試驗、假說、推論這類形式化的思考,運用理論來推想因果關係,開始懂得處理複雜的信息或資料。他們學會自我批評,各個方麵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有能力聽取他人意見,處理問題時能考慮更多的可能性,思維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
這種認知能力的發展,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其個性發展有著重要影響:①促進其學業進步;②開始與父母發生衝突;③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盡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2.性意識的覺醒。隨著生理發展的急劇變化,心理開始萌動,在與異性同伴相處中,一些從來沒有過的新的體驗與感受開始產生神秘的騷動,使他們感到好奇、渴望,有時又是迷惑和害怕。
3.不成熟的“成人感”。隨著初中生自我意識的發展,自尊心與人格獨立性也隨之明顯增強。他們不希望別人時時管教約束,否則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情和對抗情緒。盡管他們的“成人感”日益增強,但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問題及個人問題認識較膚淺,這使得他們對自我評價、對他人評價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順利時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時,妄自菲薄、自卑自棄。
4.學習成績分化激烈,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加大。初中生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分化明顯。初二年級是明顯的分化期,學習優秀的學生能應付自如,學有餘力;而學習較差的學生,窮於應付,越學越吃力。長期學習困難將會導致學生厭學、逃學、自卑自棄等一係列不良心理。
5.同一性問題。同一性是個體對自己的本質、價值、信仰及一生趨勢的一種相當一致和比較完滿的意識。通俗地說就是個體在尋求“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適應問題,表現在有的人對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動的情緒和解脫困境的嚐試;有的人可能出現暫時的或長久的同一性混亂,即未能形成一種強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們無法發現自己。
經受過同一性混亂的青年,自我評價較低,道德推理不夠成熟,難以承擔責任,衝動而思維缺乏條理。可見,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與人交往、社會適應等方麵的困擾都與同一性問題有關。
由於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大致經曆自我確認、自我評價與自我理想三個階段,青少年時期則正處在自我評價即對自我價值的判斷時期。隨著生活實踐的增加,與他人交往的頻繁,青少年逐漸獲得了有關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對自我價值這一概念的理解也逐漸明晰起來,能夠根據一定的標準,評價自己的行為、動機、能力與情感,並開始按這一標準來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其結果是自主意識的提高,獨立意識的增強。他們希望獨立,希望擺脫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過細的要求,企圖證實自己的存在與價值,這就是青少年所特有的所謂人生“心理抵抗期”。
處於這一心理時期的青少年,一方麵有走向社會的強烈願望,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再也不需要老師與家長在自己麵前指手畫腳,因而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與指導,采取不合作的態度。為顯示自己的“獨立性”,有的學生甚至采取一些“越軌”行為,以此引起社會的關注,證明其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