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格發展的製約因素和階段特征(1 / 3)

製約因素

人格的畢生發展,是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產物。遺傳、環境與自我之間,已經成長起來的人格主體與環繞他的社會環境之間,發生著各種形式複雜的交互作用,而人格的發展是各種製約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表現在人格內部各種因素之間、環境與遺傳之間,已形成的人格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正是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影響人格的進一步發展。

遺傳因素製約人格發展人格是在個體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化過程而形成的,個人的先天素質是一個人人格發展的基礎,為人格的發展提供範圍和潛力,個人在氣質等方麵的特點與差異對人格的發展也具有製約和影響。一個人人格的豐富、完善要立足自身的遺傳生理因素和氣質方麵的特點而盡力去超越。遺傳因素提供的發展潛力和範圍,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充分地轉變成現實的人格品質。

人的主觀能動性與人格發展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觀能動性又叫自覺能動性,它是人所特有的能力與活動,包括認識、改造世界,認識、改造自身的能力與活動及其在這些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意誌、信念等。

正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才使人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環境,認識和改造自我。這種能動性在人格結構中稱為自我意識,它是人格的核心,在人格發展中發揮著動力與定向作用,成為人格發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

環境因素決定人格發展環境因素以個體出生時間為界限可分為胎內環境和出生後環境,按性質也可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無數研究表明,人格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對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影響人格發展的環境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自然環境不等於自然界,隻是自然界的一個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間接影響人類社會的那些自然條件的總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的自然條件對社會發生作用,自然環境的範圍會逐漸擴大。

社會環境,它是指人類生存及活動範圍內的社會物質、精神條件的總和。廣義包括整個社會經濟文化體係,如生產力、生產關係、社會製度、社會意識和社會文化。狹義僅指人類生活的直接環境,如家庭、勞動組織、學習條件和其他集體性社團等。社會環境對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進化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人類活動給予社會環境以深刻的影響,而人類本身在適應改造社會環境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的特征,將對我們的人格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的特征可概括為:全球化、知識化和信息化。從知識化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微電子、計算機、通信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帶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經濟走向,不僅興起了信息產業,也在經濟社會各個方麵從工農業到工作方式產生著巨大影響。從信息化看,社會經濟結構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專業和技術階層逐漸成為職業主體,知識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人們更加關注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社會是開放的,知識是共享的,信息傳播的速度是驚人的。我們必須吸取世界上最優秀的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才能加快發展。總之,我們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育自身創新能力上,要更多地吸取外來優秀科技與文化成果,更要以我為主,充分發揮自身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