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174章豪門聚會(2 / 3)

人人知曉張祈安言出必踐的性子,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不過今後到底會不會變故,那就不是此時能預料到的了。

唯有蕭媽媽心中大驚,趕緊用心觀察張祈安臉色,她就是怕祈二爺因此翻臉,那一家母女可就算是完了,不過這麼多日相處,倒也知道張祈安並非無情無義之人。

蕭媽媽捉摸不透張祈安是否真的生氣,不過她為人老實,誠懇說道:“還請二爺可憐天下父母心,原本受張家大恩無以為報,今日這話,實在是說的令媽媽汗顏無地,唉,反正左右她們年紀還小,倒也不急於一時。”

假如對方小肚雞腸,忘恩負義的話,那張祈安還要手段對付,可蕭媽媽越是誠誠懇懇,反而令祈二爺大感無奈,竟生出措手不及的感覺。

麵對老實善良之人,很多時候更是令人頭疼,張祈安為難的和老祖宗對視,真不忍直截了當的道出實話,說你姑娘都被咱欺負過了,您也就死了這條心吧!

無法可想,張祈安隻得勉強點頭,算是答應等過段日子再說,喜得蕭媽媽由衷開心,老祖宗神色間滿不在乎,原本人家訴說的要求並不過分。

心中鬱悶,張祈安百無聊賴的陪著蕭媽媽閑話,看著遠處互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姐妹們,尤其是一雙並蒂蓮花般嫵媚豔麗的蕭家雙株,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無比溫柔可愛,惹人心癢。

園子裏百花盛開,綠意盎然,拱門矮牆間,爬滿綠油油的藤蔓,假山流水,把個各處點綴的美不勝收,更有秀氣典雅的亭台樓閣,掩映在山水之間。

一條人工開鑿的小河流過,兩岸都是整片整片的芳草菲菲,這番大氣布置,已然顯露出主子家的不凡。

此處乃是明朝開國功臣,赫赫定國公府,就是徐達徐王爺的府邸,故去的皇後徐娘娘的娘家後花園。

張祈安無趣的走在一條遊廊中,腳下一汪碧綠幽靜,清澈見底的池水,無數錦鯉在明鏡般的水麵下遊來遊去,隻是上麵的張祈安選擇無視。

並未有朝拜名人的那種悸動,或許是張祈安天生粗線條,或許是曆史人物見得多了,或許是旁的原因!

原本一方寧靜天地,此刻已然被各家公子小姐流連到此,而被一一打破,張祈安獨自一個人在遠處溜達,他一身書童打扮,毫不起眼,就是怕被人認出,從而招來麻煩。

今日一早,應大姐張婉兒相邀,張祈安陪著姐妹們趕到定國公府,參加所謂的四月詩會,與會的都是京城各大世家的公子小姐們,在家閉門造車,成立的所謂各個詩會團體。

類似此種豪門小姐間的聚會,其實很多,隻不過這次卻是打著詩會幌子,名為交流詩詞歌賦,實則是趁機結交安東侯張祈安,誰讓張祈安主事本次皇家大選,已然成了京城眾矢之的。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飛來橫禍?張祈安苦笑,這盛會的牽頭人身份貴重,乃是堂堂的太子朱高熾夫婦,用意更是明顯,就是讓各家小姐在幾位皇孫麵前遠遠露個臉,僅此而已。

不過此種聚會,倒也是各個家族之間彼此聯姻的慣用手段,通過女孩間的交流互動,誰家姑娘人品端莊,長相不凡,才華出眾,都能通過暗中觀察得以了解一二。

不然任憑你媒婆舌燦如花,到底是隔著一層,另外就是大家閨秀也得有些手帕交,也得經常出門散散心,即使是古時,人際交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穿過湖中遊廊,張祈安走至一座九曲橋前,旁若無人的踏上木橋,立時刺激無數人朝他看來。

張祈安同樣舉目望去,小河對岸,一群公子哥聚在亭中,或是坐在岸邊草地上,故作斯文的吟詩作賦,或是彼此低聲說笑,隻不過那道道火熱目光,總是朝河岸對麵掃去。

隻可惜,兩岸之間的距離有些遠,各家小姐身邊又有多位丫鬟陪伴,彩緞香衣,各色長裙,令人眼花繚亂的漂亮春衫,要想分辨出哪位才是正主,委實有些不大容易。

一大群青年此刻神色羨慕的盯著九曲彎橋上,隨意走動的書童,其中一位春風滿麵的白衣公子,疑惑的揉揉眼睛,總是覺得那書童背影有些熟悉。

他身邊一位表情輕浮的貴族子弟,同樣疑惑的道:“怎麼那家夥如此眼熟?張林兄長,你說呢。”

這二位正是張林和安平伯李安,都是應邀陪著女眷而來,張林剛剛定親,他未婚妻呂小姐才華出眾,一紙香帖送來,自是欣然赴會,而李安先不說好色如命,此種群芳聚集的難得機會怎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