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與死人同居(1 / 2)

崖墓是江陰城特有的一種墓葬景觀,開鑿洞穴於陡峭筆直的崖壁之上,內部置放棺材,或者將木樁釘進崖石,懸棺其上。傳聞是古越、僚人的喪葬形式,距今已經兩千多年,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現代許多人十分好奇,那麼遙遠的古代人,沒有科技,是如何在那樣急陡的懸崖上,鑿出木洞或者釘上懸棺樁子的,學者們也研究了很久,但說到底,所有的結論都僅止於猜測。

林立倒覺得沒那麼懸乎,古時候靈氣充裕,但凡擁有靈根的人都可以修煉,而對於修真者而言,扛著棺材攀上懸崖並不咋困難。

龍虎山的崖墓古葬群位於仙水岩,崖腳下是瀘溪河,白天有大部分遊客都要乘舟來觀看這等玄幻景致,熱鬧紛繁,到了晚上遊人散去,又寂寥得仿佛承載著幾千年的寂寞。

當然,擺著那麼多口古人的棺材,自然也有些陰森。

林立沒什麼好收拾的,帶上手機和充電寶就成,等天色入夜,便孑然出了養丹廬,找門房老先生要了鑰匙去往山後。

拾階而下,來到瀘溪河畔,隨便挑了隻竹筏把鏈鎖打開,獨自撐著一條竹竿往仙水岩方向行舟。

中秋節已經過了很久,時則農曆九月十六,天上的月亮還是很大很遠,沉綿於秋風中,周圍是數以萬計的茫茫星鬥。

星辰銀盤投映在河麵,隨林立竹竿搖出的碧波而蕩漾,意境空靈,換個稍有生活情調的人,都會覺得此情此景美極了,當邀上三兩知己浮一大白對空高歌,才不浪費這天造地設的美景,但林立隻覺得撐船的過程極其無聊。

他一直認為,有功夫風花雪月詩情畫意的,都是無所事事的閑人,就跟古時候那些窮酸的文人騷客差不多,放到現在,要麼就是借此撩妹,要麼就是撩不到妹子隻能寄情山水的有錢叼絲。

而他,忙得很,大概是少有的那種明明背著富幾代的名頭,卻時常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苦逼。

一葉小舟逐流而下,半個小時後到了仙水岩崖腳,然後林立開始借著月光,在峭壁上尋找屬於離陽長老的閉關洞穴。

太上長老輩分最高,坐擁最大的幾個洞穴之一,並不難找,找到以後林立將小船劃到崖腳邊,用鎖鏈捆住一塊岩石把船鎖好,抬頭望著那處墓洞。

他不會武當的頂級輕功梯雲縱,也不會禦器飛行,但化神期的境界擺在那兒,畢竟也不是拿來看的。

踩在竹筏上縱身一躍便是丈許高,隨即真元附著在手掌腳掌,林立整個人像是壁虎一樣,牢牢貼上前方的峭壁,飛快地朝墓洞攀爬過去。

這也就是離陽長老叫他晚上才來的原因,大白天若是讓遊客們瞅見了這一幕,再拍些照片視頻傳到網上,龍虎山和林立大概就火了,但修真界與凡人之間的那堵牆,則會變得不那麼牢固。

當然是可以解釋的,華夏朝廷專門有一批解釋超自然現象的所謂學者,其職能,便是為那些偶然被凡人看到的修士洗地,但總歸是樁麻煩,畢竟凡人裏喜歡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的人其實很多。

翻身跳進墓洞,一股滿是塵埃味的空氣撲麵而來,林立當即捂住鼻子,回歸平常那種與外界斷絕連接的狀態,心頭暗罵老鄧頭坑爹。

離陽長老白天的時候特意囑咐過一句,說仙水岩的崖墓古韻長存,靈氣環境還停留在古代,濃鬱程度是外麵的幾十倍,叫林立不用辟穀隔絕,然而林立上來以後,頓時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此處的靈氣撐死了跟龍虎山上持平,比外界最多濃鬱一倍半。

“幸好狗鈤的不是我真的師父。”

林立想起那位時而高深莫測,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懶漢老頑童的太上長老,不禁搖了搖頭,放眼至洞內四處打量了一番。

倒是個不錯的清修之地,不見蛇蟲鼠蟻的蹤跡,這種地勢,也沒那麼容易被外人前來打擾,唯一作伴的便是洞中的幾口古棺。

時過兩千五百年,春秋時期的棺材裏,怕是隻剩下森森白骨,原來的墓主人的氣息已經蕩然無存,任他生前如何惡橫凶蠻也好,積善鄉裏也罷,到如今卻是連屍氣也沒有一絲了。

時移世易,時間真的擁有掩埋一切的神力。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春秋時期這些人將自己葬在崖墓,開辟出的洞穴,便成了後來這些修真者現成的閉關之所,不過天師府倒還對這些已逝之人保留著尊嚴與尊重,並未把棺材弄出去丟掉,於是閉關的場景便多少有些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