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逆境和挫折,強者總能掌控自己的內心。即便迎接的是淒風苦雨,也能夠調整好心態,保持平和和樂觀,積極地奮勇向前,最終解決掉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戰勝自己的人就是強者。不管怎樣的難關,都想去突破,這樣努力的人就一定會成功。認為無法突破的人,才會覺得身處敗局。
相信自己,如果絕境中你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那麼你就沒有不能做到的事,你終會向成功逐步邁進。因為強大的內心和意誌力往往能給你勇氣和信念,使你耐力倍增,百折不撓。
不要因別人的冷言冷語就讓我們的夢想之火熄滅。夢想是你成功的強大能源,隻要你的內心的那盞信念之燈不熄,就能真正從絕境中飛起來。敗局,對於消極悲傷者是絕境,而對於內心強大者,則是成功的一個起點,是自我曆練的一次考驗。
戰勝自己的人,是內心強大的,這樣的人可以稱為掌控內心的強者。人隻要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那麼他對生活、對工作就會充滿興趣和激情,並將此作為自己奮發向上的一種動力。
日本人有一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地方,就是每天上班前,對著鏡子自信地大聲說:“我是最棒的!”然後走向崗位,於是一天的精神備受鼓舞。
如果一個人成天無精打采、心神恍惚,雖然並沒有受到重大打擊,但就是不能進入狀態,難得看到他眉飛色舞的樣子,更別指望他能感染旁人。這樣的人,能想象他冒風險,頂壓力,克服種種困難,領導一個團隊創業成功嗎?
沒有強大的內心和積極的情緒,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不可能創造性地解決工作中的難題,更不可能有創業的力量和勇氣,要成為團隊的領袖,更是妄想。
強人能夠掌控自己的內心,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過喜過悲,不因失敗而失控,不因成功而得意忘形。而有的人卻不是這樣,上司表揚了,他會激動不已;商店打折了,他會興高采烈;電視劇裏破鏡重圓了,他會觸景生情。其實這種情緒並不能變為一種催人奮發上進的動力。
所以,當我們有困惑的時候並不可怕,怕的是找不到鑰匙而變得心涼;當我們在情感的路上遇到挫折並不可怕,怕的是因此而變得意誌消沉;當我們遇到天災人禍時並不可怕,怕的是因此而沉溺;隻要我們有激情,隻要有信心,再大的困難也能戰勝,因為強者都能夠通過掌控自己的內心戰勝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5. 能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美國《運動畫刊》上登載了一幅漫畫,畫麵是一名拳擊手累癱在練習場上,標題為《突然間,你發覺最難擊敗的對手竟是自己》。這個標題實在耐人尋味。
在劍橋有一名學業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去報考一家大公司,考試結果名落孫山。這位青年得知這一消息後,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虧搶救及時,自殺未成。不久傳來消息,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是統計考分時,電腦出了差錯,他被公司錄用了。但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小的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麼能在今後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呢?
這個青年雖然在考分上擊敗了其他對手,可他沒有打敗自己心理上的敵人,他的心理敵人就是懼怕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自己給自己製造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
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理想的人,當然也很少有絕對不可救藥的人,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上述的矛盾。這些矛盾,在我們遇到一件事情,需要我們采取行動去應付的時候,就往往會同時出現。而當它們同時出現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開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時候。我們怎樣決定,完全看這兩種矛盾的力量是哪一邊取勝。如果是積極和光明的一邊戰勝,我們就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極和黑暗的一邊戰勝,我們就走向失敗。
理由很明顯,按理說,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決定。但是,很少有人能夠不經交戰而采取正確的行動。甚至交戰的結果,仍是消極與黑暗的一麵戰勝。
戰勝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想一想看,我們戰勝自己的次數多嗎?是否時常姑息縱容了自己?
一個人,如果他勤奮,那必定是他戰勝了自己的懶惰。懶惰是我們最難克服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把成功的機會錯過了。
要知道,我們有時痛苦困擾、猶豫不安,那隻是因為我們心情上有兩種相反的力量在相持不下。讓我們明智一點,早作抉擇,我們就會覺得生活的麵目豁然開朗起來了。
勤奮與懶惰,清醒與執迷,並不是距離遙遠的兩極,而隻是薄薄的剃刀的兩麵,其間隻有一刃之隔。翻過這一刃之隔,便是勤奮與清醒;留在那邊的,便是懶惰與執迷。要不要翻過,隻在短短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