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王孫悠悠道:“何況兩萬多倭兵被困內城,他們是困獸,若是強行攻擊,必將遭到殊死反抗。”這一點,身經百戰的李如鬆當然有所體會。但,這是否意味著放棄平壤?那先前的兩場仗不就白打了?
卓王孫將目光收回,轉而凝注在白衣男子的身上:“楊盟主,說說你的計策。”
楊逸之沉吟道:“倭賊之所以堅守內城,並沒棄城而逃,是因為他們相信一定會有援兵。從漢城到平壤一共七日路程。每一日路程處,就建有一座柵壘,駐紮有軍隊。所以,最遲一日之內,柵壘內的倭兵就會得到消息,前來救援。消息會不斷地傳到下麵的柵壘中,最終傳入漢城。援兵也會源源不斷地前來。”
李如鬆吃了一驚:“這樣說來,我們若不撤退,時間越長,就對我們越不利?”楊逸之點了點頭。
李如鬆張嘴要說什麼,但看了卓王孫一眼,終於,沒有說出。
卓王孫微笑道:“楊盟主如此說,想必已有對策?”
楊逸之點點頭:“此刻平壤倭軍最大的希望,就是柵壘乃至漢城的援兵。如果援兵不來呢?他們的軍心必定慌亂。軍心一旦慌亂,戰鬥力就會銳減。而同時……”他打開地圖,在平壤外城處畫了個圓圈,“平壤城中的糧草多儲備在外城,內城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最多隻夠兩萬人吃一天。我們隻要趁著夜色,將外城中的糧草全都炸毀,不出一天,內城倭軍的恐慌就會達到極點。沒有援軍、沒有糧草,他們必會棄城而逃。我們在那一刻發動攻擊,必可全殲敵人。”
卓王孫點點頭:“如此說來,最重要的就是要令柵壘乃至漢城不要派出援兵。又如何做到?”
楊逸之微微笑了笑:“隻要將這些柵壘都攻占下來就可以了。在下願領一支令箭,夤夜前往。”
卓王孫微笑著注視著他。楊逸之白衣落落,神情中並絲毫沒有誇耀的自信,卻沒人會懷疑他的話。
李如鬆胸中的熱血又開始沸騰起來。仿佛再度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第三日,跟第二日並無分別,隻是天氣更加陰沉。
內城中的倭兵眼巴巴地看著南方。他們在估算時間,援兵到來的時間。隨著日影一點點地移動,他們的盼望越來越熾烈。
然而奇怪的是,明軍沒有任何動靜。牡丹峰上,一片平靜。
突然,轟隆隆幾聲巨響傳來,倭兵驚駭地發現,外城中的幾座糧倉全都燃起了大火。他們這才意識到,內城中並未存儲太多糧草。他們本能地想要出城搶糧,但隨即想起如此一來必將遭受明軍炮火與騎兵的猛擊。於是,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糧倉被燒成灰燼,勉強安慰著彼此:援兵就快到了,援兵就快到了!
當黎明的第一束光線照臨大地,平秀吉就身著峨冠博帶,坐在內城最高的將台上。他的麵前有一枝菊花,一杯熱茶。似乎,如此殘忍的戰爭與他毫不相幹。他的淡然,讓每個日出之國的士兵心中都然起了希望。
卓王孫也端坐在牡丹峰上,與平秀吉遙遙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