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三義行(1 / 2)

“三,義?”

審配回憶了一下,確認他的確聽過這個名字。

“這好像是劉玄德的產業?”他有些不確定的問。

“是的。劉玄德的產業。”對麵的褚飛燕毫無諱言:“全河北所有人都知道。”

“……”

審正南看向褚飛燕的眼神,瞬間變得非常危險。就好像他已經認定了,對麵的褚飛燕是劉玄德的探子一樣。

“為什麼是三義?”他平靜的問。

“冀州甄氏,徐州糜氏。有實力的大商人數量很多。為什麼要選擇劉玄德?”

“因為全河北所有人都知道,三義行的實力是最強的。資金最多,而且彙兌業務也最好。”對麵的褚飛燕平靜的回答。

他完全無視掉對麵審正南的威脅的目光,回答的中規中矩。

漢代流行的銅幣,除了流行最多的五銖錢之外,其他還有三株,四銖,八銖各種重量;除了官方鑄錢之外,還有各種地方鑄錢。其中最出名的是前漢鄭通錢與吳王錢行銷天下。

這些錢幣,再加上前朝還有部分流通的秦半兩錢,春秋,戰國時期的各種圓形,刀形,鏟形錢幣混雜流通……增加了漢代的幣製混亂。雖然官方一直在推行五銖錢。但是實際情況總和理想有差距。

這些錢幣之間的彙率是多少;這些錢幣之間應該如何兌換。含銅量是多少等等等等……在很長時間內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

這又造成了一些奸商以此謀利,許多人因此吃虧的情況——

盡管漢朝政府為此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仍舊無法完全,將這些舊式錢幣驅逐出市場。

畢竟鑄幣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以及在這之前,流通中的貨幣數量也實在是太多了……

這種情況下,已經鑄造,儲藏,手裏握著大量舊貨幣的人,理所當然會排斥這種政策。然而這又造成了幣製混亂。

之所以,大家很多時候更喜歡用紡織品,絹布作為一般等價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漢代的幣製混亂,一個不小心就會吃虧……而就算小心了。去換算各式貨幣的價值也太麻煩,需要太多時間了……

在這種情況下三義行橫空出世,很快成為了劉玄德麾下產業中,最賺錢,也最重要的一個。

——因為三義行可以承兌貨幣。

在最初,因為貨幣承兌業務受到青睞後,三義行後續的儲蓄,抵押貸款業務也迅速打開了局麵!

原本在曆史上,“當鋪”是南北朝時代才出現的。票據彙兌業務則在宋朝才出現。銀行的雛形,“錢莊”更在明朝才出現。

所以,現在,三義行一瞬間占據了這片沃土,獲得的利益可想而知有多大。

在河北地區,三義行發行的彙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流通,買賣。因為其特有的印刷,錯花還有紙張技術,所以幾乎無法偽造。一些熟悉三義行彙票的人,將之稱為“飛錢”。

“的確,三義的彙票非常不錯。利息一厘,彙兌方便。在劉玄德的其他商行提貨,拿三義的彙票比別人也更方便一點。飛錢輕便,也方便你們拿著逃走……但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