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樣的話,沒再開口,也沒有走。就留在那裏思考著接下來應該麵對的問題。
就像是他說的那樣,他現在非常忙,忙著他的教育事業。
當然同時,劉玄德也非常開心。因為他的忙碌而開心。
因為在這之前,他根本找不到那麼多人來實現自己的偉業。
那些通過科舉的士子多半不會願意擔任“鄉校老師”這個職務的。
畢竟這個職務無論劉玄德宣傳的多好,多麼高尚,多麼偉大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地位與權力低下。
如果從軍的話,如今是亂世啊,從軍拚殺出來,說不得封侯拜相都有可能。
如果從政的話,現在劉玄德已經掌控了冀州,蠅附驥尾而致千裏什麼的,大家能獲得一個好前程。
然而當鄉校教師有什麼用?
教一堆流著鼻涕的傻孩子,有什麼用?
他們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嗎?
桃李滿天下。
如果是舊時代的那種師徒弟子的關係的話還好。那些弟子成功之後,會為自己帶來種種的名利好處。
但是劉備這種學校,這種大規模的普及教育很明顯不會有那種好處。
所以憑什麼?
你劉備願意搞這個是你自己願意。我們可不會自甘墮落。
無論是世家子,還是寒門士子。歸根到底都是“士”是高貴的知識分子。像劉玄德這樣會屈尊降貴的家夥,很難找出第二個。
所以在這之前,劉玄德雖然很多次想要擴大他的教學規模,但是不成功。
一方麵是權力地位不允許。畢竟在漢代,講學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這個大儒,那個大儒的講學沒問題。相對來說,劉玄德還不夠格。
另一方麵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幫忙。
而這一次,人手有了。
在劉備的計劃中,與上千名農稷從事與農事吏一起,前往冀州各鄉的,還有同等數量的文學從事,以及數千名文吏——這些人拿到了劉備打包帶走的一年級教學課本,教具,以及一筆教學經費。
這些文學從事與文吏裏麵,有一百餘名劉玄德的學生與門客,一百餘名被劉玄德打動,自願前往各地的寒門士子,還有三到四百名退伍士兵。他們大多因為之前的戰爭身上多了一些殘疾。
剩下的大部分仍舊是被逼迫的世家子。
——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真的。再沒有比獲得了這麼多知識分子,讓他們給自己效力更讓人覺得舒服的了。
當然,劉備與其他人商議之後,也確定要做兩件事。
第一是巡查定期巡查,考核,以確保這些被逼迫的世家子老實工作。
除了教導學生們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確保這些混蛋,不會汙染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變成如世家子那樣追逐名利的怪物。
“這一點比較困難。”劉備的心裏麵這麼想:“如果可以的話,我很不想讓那些人去教。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心裏麵這麼想著,他稍微有點感歎。
他幾乎可以料定,那些不甘心的世家子中,會有人借這個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