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新鄉亭(1 / 2)

活到這個歲數的老人自然知道人情世故。

看劉備的樣子,他們就知道這個農稷從事“有事兒”。

劉玄德是他們的恩人,所以劉玄德討厭的人他們也必須討厭。

想明白這一點後,老人們馬上暗暗下定決心。回去就跟大家說,離這個農稷從事遠點。保持距離,別靠的太近。

再接下來,劉備又看了亭裏的果園,魚塘。然後檢查了一下田間的水渠。

“新運來的水泥確實好用。”

水渠旁邊,農稷從事小心翼翼的看著劉備,然後說道:“用水泥修的新渠不會滲水。而且堅固耐用,也不會有淤積。隻是……水泥數量實在太少,州府能多撥一些……”

“沒有。”

劉備擺擺手:“目前的水泥產量就那麼多。先有多少就用多少吧。”

“那麼石材和磚材……好吧,好吧,下官知道了。”

看劉備的麵色不好看。農稷從事馬上不敢再問了。

看著這人小心翼翼的樣子,劉備暗暗歎了口氣:“先對付一下吧,不用太著急。從幽州來的工匠和器械很快就到了。

到時候我們就能大規模的生產水泥,燒磚與開采石料了。”

聽劉備這麼說,對麵的農稷從事麵色才好看一點。也不知道是因為自己的差事能做好高興,還是因為差事做好了之後能多賺點錢,給家裏還債而高興。

嗯。債主是三義行。大家應該還沒忘。

至於水泥與磚。就像是劉備的的其他“小發明”一樣。主原料為石灰和黏土的水泥熟料。再加上煉鐵礦渣,與適量石膏製成的礦渣矽酸鹽水泥可以用土法比較方便的製造出來。性能還算不錯。

至於原材料主要為黏土的磚就更加簡單了。

與某些穿越者奢侈的的直接拿水泥修路,甚至建城不一樣。劉玄德的戰術很實際。

在產量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先照顧農業生產吧。為數不多的,珍貴的水泥被集中應用,以修堤,修渠為主。落實劉玄德之前的修建新渠的口號。更要進一步發揮冀州農業優勢,促進農業生產。

在劉備的計劃中,大陸澤畔將成為一個標杆。將成為冀州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在大陸澤畔的經營,下的功夫是最多。最深的。

這不單單表現在物質支援,以及劉備四處走訪民情兩點上。更重要的是大陸澤畔的政治架構。

北四鄉,十二亭。

第一次聽說這個鄉亭的人,一定會對此感到奇怪。

漢地,巨鹿郡。什麼時候多了這麼個鄉亭呢?

事實上在這次糧食戰爭之前,巨鹿郡的確沒有。

它與大陸澤畔的其他二十個鄉,兩百三十八個亭一樣。都是新劃土地,而後新建的。這些鄉亭的名字,是直接按照方位,而後一二三四的編號。

居住在這裏的百姓,原本就是在軍營旁邊的難民營裏的災民們——數量超過十五萬!

——這就是劉玄德的基本盤!是劉玄德的冀州基地的核心之一!

在未來,劉備期望這些鄉、亭能新設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