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兗州事了(1 / 2)

輕而易舉。

非常輕鬆。

在劉玄德的攻勢下,兗州完全沒有什麼能阻擋的了他的部隊。

在輕鬆將鮑信擊敗,將濟北收回到朝廷掌控之中後,與濟北臨近的三個諸侯國,

魯國,任城國與東平國三地。三位東漢劉氏諸侯王,以最快速度向劉玄德的大軍表示了恭敬與順從。完全沒有一點兒反抗的意思。

當然話說回來了,就算他們反抗也沒有任何意義以及任何勝算吧。

最開始的時候,漢帝國開國初年,一方麵為了獎勵功臣,另一方麵為了增強家族的力量,所以分封了諸多諸侯王。而有漢以來,諸侯王的叛亂威脅,就是漢朝最大的隱患之一。

原本漢高祖期望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期望這些諸侯親戚們為自己守備四方的願望,基本上沒有實現過。

異姓諸侯王就不用說了。漢朝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堪稱是漢帝國最大的威脅。而最終漢帝國中央政府與異姓諸侯王們,以戰爭,叛亂的結果告終。宣告了自春秋戰國以來,封建製度已經不符合曆史。

而那些同宗的諸侯王們,同樣沒有什麼太好的結果。

西漢,也就是前漢年間,劉氏諸侯王們的叛亂此起彼伏。從吳楚七國之亂,到齊王的子孫們的叛亂,淮南王的叛亂,還有梁王的叛亂。諸侯王們對於皇權的試探一次,又一次的動搖著帝國的根基。

直到最終,漢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並且不斷,不斷削減諸侯王們的權力,直到最後,幾乎將諸侯王們的所有權利都收歸中央政府。諸侯國的大權歸國相所有,而諸侯王們成了吉祥物,如同後世的英國王室那樣的招牌。漢帝國的諸侯王們失去了叛亂的能力。同時也失去了治理國家的權力,失去了需要的聰明才智,狡猾,政治智慧,軍事才能。最終,雖然還有類似陳王劉寵這樣的特例。但絕大多數的漢帝國的諸侯王,都成為了渣滓,廢物,沒有用的垃圾,被圈養的好像豬一樣的存在。

這就是在劉玄德前往魯國,見到了他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當代的魯王之後的感覺。

非常無奈,非常無奈的一件事。這樣明明對於他們自己,以及對於這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好事。

為了供養這些沒有用的諸侯王,國家財政背負了沉重的負擔。最終製造出來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廢物。幸好,這裏還有推恩令的存在,讓大量的劉氏遠房子弟變成了普通人。

而事實證明,這些劉氏遠房子弟,沒有任何的爵位的人們,做的事情反而比那些諸侯王,侯們更好。從漢末的亂世中,崛起的那些劉氏諸侯就能看出來。

劉氏並不是沒有人才。從某種意義上說,劉氏是天下第一號的世家……或許在西漢的時候不是這樣的。但是在東漢時期,皇權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數不清的人麵對劉氏天子產生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感覺的時候,劉氏的真正地位,恐怕真的就是大一點的世家了。

“諸侯王們的問題需要解決。”劉備一邊安慰著惴惴不安的魯王,一邊在心裏麵想著:“如果可以的話,我期望能夠將所有的諸侯王國,改為普通的郡縣。但是沒有任何理由,就將他們的土地收走的話,天下人的反應恐怕……

當然,如果硬上也不是不行。但是……”

心裏麵有了計較,劉玄德也繼續上路。

再接下來的事情非常見到。無論是袁遺還是橋瑁,都在劉玄德的大軍高歌猛進的情況下,選擇了撤退,固守自己的根本之地。留在劉岱身邊的,隻有濟陰太守張邈張孟卓了。

但無論是山陽郡還是東郡,在劉玄德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都變得人心惶惶。原本說好了能夠予以幫助的世家大族,就好像他們一貫的作風一樣,做了非常對不起他們的,靠不住的不靠譜的事情——也就是投降,背叛與出賣。

當然就算沒有這些家夥,東郡與山陽郡,仍舊可以一戰攻破。隻因為在那之前,劉備的繡衣衛,就已經潛伏在了兩郡各處。等到大軍開來時,一聲令下,城內繡衣衛間諜鼓噪起來,精銳的重裝刀牌手,在弩炮與強弩攢射掩護下一輪衝鋒,便將城池攻破了……

橋瑁兵敗身死,袁遺原本想要突圍,但在半路上便被劉備軍隊輕騎攔截,而後死在了強弩攢射之下。

原本鼎盛一時的兗州叛亂集團,在不到半個月的光景裏,就隻剩下了劉岱與張邈兩個人。心驚膽戰的他們,最終決定決定退兵,退往濟陰,暫且苟全性命。

當然就算這樣,他同樣知道,劉備絕不會放過他的。於是,一封措辭謙卑到了極點的,祈求投降的信件發向了劉玄德的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