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天下無雙的男人,以敵人的身份出現在他對麵的陣營時,強大的壓力幾乎將袁本初壓垮了。
尤其是在最初的遭遇戰中不利的情況下。
在陳國北方的五座城市,以最快的速度易手。他甚至不知道那些城邑究竟發生了什麼。
雖然,他沒有在這些城邑放太多守軍,各種器械物資也並不多。但那好歹是城池啊。原本在袁紹的計劃中,這些城池將是阻擋劉備的第一道防線,將會給他帶來大概幾個月的緩衝期,讓他的軍隊得到更多的修整與加強。但是很遺憾,這些城邑根本沒起到應有的作用。
他當然聽說過,甚至就近接觸過。那就是劉玄德手下有一支非常強大的繡衣衛組織,或許是繡衣衛滲透進入了這些城邑,而後裏應外合的將這些城邑擊破了。這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解釋這件事的理由。
但是袁紹心中總有種疑惑,事情可能並不如他想的那麼簡單……
但就算這樣,他也沒辦法知道事情的真相。
因為在那之前,他根本就無法獲知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事情。
來自幽州的,來自冀州的,來自關中的,來自並州的,來自涼州的……來自北方各地的強力輕騎兵,遮蔽了整個戰場。
他們配備輕甲,或者是鞣製的硬製皮甲,或者是在皮甲上鑲嵌了些許鐵片,增強防禦力的鑲嵌甲,又或者是無袖的鏈甲衫……理所當然的,沒有戰馬具裝,也沒有全身重甲,在劉玄德的軍隊中就屬於“輕騎兵”。
——當然,還有極少數人,配備了從北方邯鄲鋼鐵廠製造出的最新鎧甲——是一體化錘鍛出來的板甲——當然,為了輕便與速度,輕騎兵們配備的板甲部件隻有胸甲一塊,甚至有一些為了追求速度,將胸甲進行改裝,將胸甲後背的甲片去掉,隻剩下前麵的部分。
這樣隻有前胸板甲,重量甚至比一般皮革甲胄還輕。防禦力更強,而且並不影響行動。
這也是劉備期望進行改革的騎兵戰術的重點之一。
以輕量化,但更加堅固的前裝板甲,加上無具裝戰馬組成的快速槍騎兵,其花費的價格絕對要比具裝重騎兵少許多。防禦力也會遜色不少。但隻要實用騎兵牆突擊陣型,他們的衝擊力以及殺傷力就不會遜色具裝的重騎兵太少。
又因為他們的負重少,所以速度會更快,耐力也會更好。花費價格低廉,所以能夠武裝起來的數量也絕對更多。作為一個偉大的,擁有數千萬人口以及數百萬平方公裏土地。而且還要繼續向外拓展領土的大帝國,劉玄德需要更多的職業化,並且容易普及的部隊——
尤其是在北方草原如此廣闊的情況下,這種半甲突擊騎兵就要比沉重而不方便,幾乎隻能做決戰之用的具裝甲騎更方便,更具有普及性,而且用處更多。
一萬隻能做決戰的具裝甲騎,與十萬什麼都能做的半甲突騎。相對來說,劉備自然要選擇後者……
當然,這並不是重點。與還能思考未來的軍事與兵種改革的劉玄德相比,袁紹幾乎將全部,所有,一切精力都壓在了戰爭上。他關注的重點是這些來自北地的北地騎士們遮蔽了整個戰場,帶來了信息層麵的巨大優勢。
隨著這數以萬計的精銳騎兵投入,整個陳國的道路,原野,田地,所有地區都有了他們的身影。這讓劉玄德獲得了絕對的戰場主動權,也讓袁本初從一開始,就處於極端不利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
“守城麼?”他忍不住的思考著。
陳縣的城高池深,似乎可以用來利用一下。這麼一想,他又有些慶幸將陳縣的人全都殺光了。因為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內應裏應外合。
但是……
將三十萬大軍駐守在一座城市內,簡直是再愚蠢不過的事情。
但是如果分散駐紮的話,又有被人分割包圍,而後擊垮的危險。
“那麼撤退呢?”
想到了“撤退。”袁紹又覺得不太對勁——他想到了當年秦楚的最後一戰。楚國傾力動員,最終就是因為一個“撤退”最終被老將王翦抓住機會,死死糾纏追擊攻打,直接全麵崩盤。
從這一點上看,老王翦的功力深厚,實際上是不在武安君之下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年紀足夠大,經驗比死得早的白起更豐富一些。
當然的當然,這個同樣不是重點。
“潁水已經封凍,可以橫渡(三國時期的氣候比現在寒冷,淮河是結冰的),就算撤退也無法利用地利之險。更重要的是,倘若撤退,原本因為攻占陳國好容易凝聚起來的軍心時期又要降低,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