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自控力傳遞正能量,讓你的生活更美好(3)(1 / 3)

所以,如果你要成為一個談笑風生、受人歡迎的人,你需要傾聽別人的談話。問別人所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談談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需要記住:跟你說話的人,對他自己來講,他的需要、他的問題,比你的問題要重要上百倍。他的牙痛,對他來講,要比發生天災死了數百萬人還重要得多。他注意自己頭上一個小瘡疤,比注意發生一場大地震還來得多。

◎聊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深入人們心底的最佳途徑,就是對那人講他知道得最多的事物。

——《人性的弱點》

每一位去牡蠣灣拜訪過羅斯福的人,對他淵博的學識都會感到驚奇。勃萊福特曾經這樣說過:“無論是牧童或騎士、政客或是外交家,羅斯福都知道應該跟他說些什麼。”那又是怎麼回事呢?答案很簡單,在接見來訪的客人之前,羅斯福已準備好了那位客人所喜歡的話題和對方特別感興趣的事。

羅斯福就跟其他具有領袖才幹的人一樣,他知道這回事。深入人們心底的最佳途徑,就是對那人講他知道得最多的事物。

前任耶魯大學文學院教授費爾浦司,早年就知道了這個道理,他這樣說過:

“在我八歲的時候,某個星期六,我去姑媽家度假。那天晚上有位中年人也去我姑媽家,他跟姑媽寒暄過後,就注意到我。那時我對帆船有極大的興趣,而那位客人談到這個話題上時,似乎也很感興趣,我們談得非常投機。他走了後,我對姑媽說,這人真好,他對帆船也極感興趣。姑媽告訴我,那個客人是位律師,照說他對帆船方麵不會有興趣的。我問:‘可是他又怎麼一直說帆船的事呢?’

“姑媽對我說:‘他是一位有修養的紳士,他讓自己到處受歡迎,所以才找你所感興趣的話題,陪你談論帆船。’”

費爾浦司教授說:“我永遠不會忘記姑媽所講的那些話。”

當我在寫這個章節時,我麵前有一封信,是熱心童子軍工作的基爾夫先生寄來的。基爾夫在信上這樣寫著:

“有一天,我需要找個人幫忙,原因是歐洲將舉行一次童子軍大露營,我要請美國一家大公司資助我一個童子軍的旅費。

“在我會見那位大老板之前,聽說他曾簽出過一張百萬美元的支票,隨後又把那張支票作廢,後來他把那張支票裝入鏡框,作為紀念。

“所以我走進他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求他讓我觀賞那張支票。我告訴他,我從沒聽說,有人開過百萬美元的支票,我要跟我那些童子軍講,我的確見到過一張百萬美元的支票。他很高興地取出來給我看,我表示羨慕、讚美,同時請他告訴我,開出這張支票的經過。”

你注意到沒有?基爾夫先生開始並沒有立即談到童子軍的事和他的來意,而隻是談談對方最感興趣的事。結果又如何呢?基爾夫信上這樣說:

“那位大老板隨後問我:‘哦,你找我有什麼事嗎?’於是我就告訴他我的來意。

“那真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但立即答應了我的要求,而且比我原來要求的還要多。我隻希望他資助一名童子軍去歐洲,可是他願意資助五名童子軍去歐洲,而且連我自己也受邀在內。

“他簽了一張一千美元外彙銀行支付的憑證,叫我們在歐洲住七個星期。他又替我寫了幾封介紹信:吩咐歐洲各城市分公司的經理,妥善地照顧我們。

“之後,那位大老板自己去歐洲,在巴黎親自接待我們,帶領我們遊覽全市。最後,他還為幾個家境貧寒的童子軍介紹工作。

“這位大老板,現在還盡其所能,在資助、幫助這個童子軍團體。

“當然,這是我所知道的,如果事前沒有找出他的興趣所在,使他高興起來,我很可能不會這樣順利地跟他接近。”

商場上,這也是一種有價值的方法嗎?我現在再舉一個例子:

紐約有一家麵包公司經理杜凡諾先生,希望把自己公司的麵包賣給一家大旅館。四年來,他一直打這個主意,幾乎每個星期都去找那家旅館的經理。杜凡諾如果知道那位經理去哪家交際場所,為希望有個接觸見麵的機會,他也跟著去哪家交際場所。他甚至在那家旅館租下一間房間,隻為獲得生意,可是他都失敗了。杜凡諾先生說:

“後來,我研究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後,才知道應該改變策略,想辦法找出他最感興趣的事,事先了解哪方麵會引起他的注意。

“我發現,他是美國旅館業工會的會員,由於熱心地推進這個團體的業務,被推舉為這個團體的主席。同時,他還兼任了國際旅館業聯合會的會長,不論開會地點在哪裏,他都搭乘飛機,去那裏開會。

“所以我在第二天見他的時候,就問他關於該會的詳細情形,果然得到了一個極好的反應——他跟我講了半個小時關於該會的情形。他說的時候是那麼地興高采烈,我已明顯地看出,那個團體組織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在我跟他分手前,他邀我加入他們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