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萬物之尺度。
〔古希臘〕普羅塔哥拉:《著作殘篇》
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動物。
〔古希臘〕亞裏士多德:《政治學》
人是一切動物中最能夠獲得最豐富多彩技藝的動物。
〔古希臘〕亞裏士多德:《動物構造》
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古羅馬〕塞涅卡:《致盧奇裏論道德的信》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人是環境的產物。
〔英〕歐文:《致拉納克郡報告》
人類是理智的動物,因此他永遠是一個矛盾體。
〔英〕赫茲裏特:《論性格》
人隻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
人類是一種使思想開花結果的植物,猶如玫瑰樹上綻放玫瑰、蘋果樹上結滿蘋果。
〔法〕安托萬·法勃爾·多裏維:《人類哲學史》
人是世界的主人,年輕,美麗,征服了世界,改造了大地,會使草木生長,能和樹木、野獸、天神談心。
〔法〕羅曼·羅蘭:《哥拉·布勒尼翁》
人,即能思想者。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曆史的產物。
〔德〕費爾巴哈:《說明我的哲學思想發展過程的片斷》
人,隻因有了語言才成為人。
〔德〕斯坦塔爾:《語言的起源》
人是一種擁有特殊能力的動物,他能利用別人的經驗。
〔奧〕孟德爾:《書簡》
人是肉身化的理性,有思考的生物——這個稱號使他區別於其它生物,成為萬物之靈長。
〔俄〕別林斯基:《藝術的觀念》
人是一種能習慣於任何環境的動物,我以為給人下這樣一個定義是最恰當不過的。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人是不可理解的創造物。
〔俄〕列夫·托爾斯泰:《台球房記分員筆記》
人,是生命鏈索的一環,生命的鏈索是無窮無盡的,它通過人,從遙遠的過去伸向渺茫的未來。
〔俄〕柯羅連科:《盲音樂家》
人,是我一生中所遇到的最為美妙的謎。
〔蘇〕高爾基:《老人》
人是神聖的。
〔蘇〕高爾基:《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
人才是至高無上的,人是整個世界——複雜的、有趣的、深刻的世界。
〔蘇〕高爾基:《與世隔絕》
世界上隻有人才是有趣的,而且隻有人才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和生活的創造者。
〔蘇〕高爾基:《與世隔絕》
人是能製造工具的動物。
〔美〕富蘭克林,引自《關於人的學說的哲學探討》
人是喪失地位的神。
〔美〕愛默生:《自然》
人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者說是唯一需要臉紅的動物。
〔美〕馬克·吐溫:《糊塗蟲威爾遜》
人者,天地之仁也。
〔中〕魏源:《默觚下·治篇三》
人,是創造財富的財富。
〔中〕張潔:《沉重的翅膀》
本性惡劣的人,即使形體變了,他們的性質還是不變。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黃鼠狼和愛神》
人類的本性在於竭力解釋它在其中生活的世界。這正是人類與其它動物的不同之處。
〔意〕艾爾莎·莫蘭黛:《曆史》
在隻麵對自我的時候,人的真性是最容易顯露的。因為那時人最不必掩飾。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天性》
凡是個性強的人,都像行星一樣,行動的時候,總把個人的氣氛帶了出來。
〔英〕哈代:《還鄉》
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的形象都符合自己的設想。
〔英〕布拉德利:《格言集》
在重大事件中人們表現的是自己的理想形象,在瑣事中他們才暴露出本來麵目。
〔法〕尚福爾:《格言與思想集》
我們所沒有的往往吸引著我們。沒有誰比瞎子更喜愛陽光。沒有誰比矮子更崇拜軍鼓手。
〔法〕雨果:《悲慘世界》
在人生險惡的波濤中,性格是秤流或浮標,有時使我們沉到水底,有時把我們托在水麵。
〔法〕泰納:《藝術哲學》
人的本性厭惡空虛。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人的本性總是想他人依照他的意思而生活。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於世,必將冒犯別人。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人隻有當他是名副其實的人的時候,才遊戲;而且隻有當他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完全全是人。
〔德〕席勒:《審美教育書簡》
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往往像改變一個人的鼻子那麼困難——它們都處在核心地位,一個處在臉的中央,一個處在性格的中心。
〔美〕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不論外表上顯得怎樣精明世故,人總有其純樸的人性的一麵。
〔美〕索爾·貝婁:《赫索格》
期望得到讚許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的本性中,要是沒有這種精神刺激,人類合作就完全不可能。
〔德〕愛因斯坦:《論教育》
人類既是最大的相互幫助之源,也是最大的相互殘殺之源。
〔古羅馬〕西塞羅:《論公職》
沒有受過傷的人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
〔英〕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人有一顆產生感情的心,一個能思維的腦,一條能說話的舌。
〔英〕雪萊:《關於建立慈善家協會的倡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場,他集經理、演員、提詞、編劇、換景、包廂侍者、看門人諸職幹一身,此外還是觀眾。
〔英〕朱利葉斯·海爾:《推測真理》
我們總是聚在一起吃飯,但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間。
〔英〕沃爾特·白哲特:《文學研究》
每個人都在改變自己,也在被別人改變。
〔英〕傑拉爾德·布雷南:《旱季斷想》
人是唯一的視赤身裸體為冒犯同夥的動物,是唯一的在進行天生行為時規避自己同類的動物。
〔法〕蒙田:《隨筆集》
人,不但與別人各異,有時候甚至跟原來的自己,也迥然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