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汜關外,聚龍山大啟王朝皇陵。
聚龍山乃西域高山亙山龍脈分支,亙山山脈綿遠,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大啟太祖皇帝開國後,便命當時的風水玄學大師袁天正尋找龍脈寶穴,修建皇陵,以佑後世萬年長存。
袁天正尋到聚龍山時,看此地三麵山勢鎖煙霞,一麵湖光抱平原,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上千年鬆柏柏,鬱鬱蔥蔥,四季常青,便上書太祖說聚龍山“天光上臨,地德下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①”,是難得一遇的風水寶地,最宜修建皇陵。
太祖便下令一次分派勞役徒刑者三十餘萬人作陵,三年後方成,太祖、太宗、文帝薨後,均葬於此,九王爺忠仁睿親王蕭蒲元死後,被端敬女皇破例葬於旁邊規模稍小的笥陵,與文帝的朢陵遙遙相對。
平北大將軍楊定知簫懷要來祭祀忠仁睿親王,便提前帶兵將女皇守陵兵將清攆,占了聚龍山。
皇帝簫懷帶領眾人來到山下,看此山峰巒聳翠,雲影徘徊,遠黛含煙,蒼鬆清泉,雖是冬季,卻也景致非常,一道三丈寬的石道直通山上。
簫懷僅帶了楊定、薛恒、紅袖及六個大內侍衛,沿登陵石道拾級而上,兩側古柏參天,翠色長駐。
笥陵是一個方形陵園,四周有青瓦牆,南北各開一門,配有獻殿,門外置雙闕雙獸。雖比不上其他皇陵氣魄宏大,但同樣氣勢不凡。
到了笥陵南門,簫懷看門前左側立著一塊漢白玉石碑,高約一丈半,上麵刻著蒼勁有力的“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八個大字,簫懷便整理衣冠,平複心情,恭行進了南門。
走過兩側對稱放置著石刻華表,石馬、石人的神道,眾人進了明堂。
侍衛將一座黃布祭台擺放在明堂大殿中間,五穀,三牲,祭酒,燭香依次擺放在祭台上。
簫懷立在祭台前,脫了明黃色披袍,拈香拜祭後插入香爐。然後帶領眾人行三跪九叩大禮。簫懷麵色淒淒,謹誦祭文道:
“大啟清貞②二十一年,歲次庚午,二月乙醜朔十一日,大啟四世帝孫簫懷,感昭告於笥陵,尊叔蒲元,睿智親王,出身皇室,性昭果毅,誌秉篤誠。欽承祖訓,嗣守啟邦,拔戟摧堅,分符總武,揚名四海。製禮作樂,垂明各於簡編;騰茂蜚英,留聲靈於弓劍。驚京都之遽徂,溯藎勞而軫念③。
陵寢所在,英爽如存;伏祈歆格,虔奉精俚。④”
拜祭完畢,簫懷和眾人出了笥陵,到了山間的一座涼亭內歇息。紅袖看簫懷嘴角起了幹皮,道:“皇上在此歇息,微臣去山下儀仗隨從那裏取些溫水回來讓皇上飲用。”
簫懷望了紅袖一眼道:“甚好。”又命薛恒道:“天寒路滑,薛監軍陪賴監正同去。”
薛恒領命便和紅袖一同下山去取溫水。
過了大約一刻鍾,紅袖獨自一人從山下回來,手中並無溫水。
楊定看紅袖進了涼亭,悄無聲息立在一遍,道:“賴監正不是和薛監軍一同去取溫水,怎麼沒見水壺?薛監軍怎麼沒一同上來?”
哪知紅袖麵露狡黠之色,看眾人看著自己,心下也不再猶豫,猛然從袖中掏出一把彎月匕首,躍上石桌,邊朝簫懷刺來邊大聲道:“狗皇帝,拿命來。”
眾人皆大驚失色,楊定機敏,拔出湛瀘承影劍擋在簫懷麵前,隻聽“咣當”一聲,那匕首刺在了劍身上。
紅袖一個回翻,雙腳立在亭邊石欄上。
紅袖翻飛的時候,楊定聞到她身上有股奇異的清香味道,好像在哪裏聞到過。
楊定大怒道:“賴監正,你這是在行刺皇上?”
大內侍衛忙靠在簫懷周圍,舉刀護駕。
簫懷道:“紅袖,你這是要做什麼,你行刺朕,可是殺頭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