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
首先,這是一首詩。
其次,這是一首很簡單的詩。
簡單到什麼地步呢?隨隨便便就能背下來算不算?
這首詩的大意是:新娘子剛嫁到夫家三天,正式開始第一次的洗手下廚,但因為不知道婆婆的口味,所以先讓小姑子嚐一嚐。
一般來說,詩中的新娘子是被認為很聰慧狡黠的,知道討好婆婆的必要性,也找到了方法去達到這個目的。
但……默認小姑子對新嫂子的態度是友善親切的,其實有些草率了。
所以在接下來的神展開中,對新嫂子頗不滿意的小姑子,表麵上不動聲色,對嫂子做的羹湯大加讚賞,說正合母親的口味,一定會特別喜歡雲雲……其實口味差得很遠。
又或者稍微提一些意見,比如說母親口味重,要多加些鹽……但其實母親一點鹽都不能吃。
於是到了真正吃飯的時候,小姑子的母親,新娘子的婆婆嚐著羹湯,在新娘子忐忑和期待的目光中暗自皺起了眉頭,心裏對新娘子的廚藝首先有了一個壞印象。
這還僅僅隻是開始。
如果想要劇情細水長流,那麼就慢慢地來,以後各種搗鬼。如果想要衝突激烈一些,劇情進展快一些,那麼,婆婆直接就可以摔碗了,怎麼這麼鹹,打死賣鹽的啦?或者,在你家沒吃過鹽啊,到這裏來過癮?
於是新娘子不知所措,然後小姑子兩麵三刀地說一下,哎呀嫂子我不是和你說了母親不能吃鹹嗎,你怎麼還又放了那麼多……
婆婆自然是相信親閨女的。
然後廚藝問題就立刻變成了態度問題、品性問題。
這是小姑子赤膊上陣的版本,因為直接跳反,當然殺傷力是很大的。
遇上脾氣暴躁些的婆婆,直接拍桌子,令兒子休了新娘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飯莊的後院,我劈完了第一位神木墩子兄並做完了戰鬥分析總結,現在正站在石台前,看著石台上滿滿的勝利成果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到什麼地步呢?
看我剛才的思路跑得有多遠就知道了……
哦,當然了,我需要解釋一下我的思路曆程。不然會讓人很疑惑,你這是怎麼聯想的,怎麼跑那麼遠?然後我就被鑒定成是神經病。
其實我的思路很簡單,也很順暢。
既然我是按照切豆腐的方法,將一位神木墩子兄切成了一大群柴火兄。
甭管看起來像不像那麼一回事,至少從純粹的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我,和剛剛切完了一塊豆腐的人是可以類比等同的。
然後這就好辦了。
因為切完豆腐,所以想起了洗手作羹湯。
都是一樣的事情,一樣的情緒。
我倒是那會還想到了一句“郎君你是不是餓得慌,你要是餓得慌,老娘給你做羹湯,做呀做呀做羹湯”……不過因為略有些曲高和寡的緣故,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簡單的另一首詩聯想了下去。
就是開頭的那一首。
由此可見,本姑娘的才華,真的是功高蓋世壓倒群雄,完全不能說是在吹牛。而本姑娘的邏輯,也真的是順理成章,如同滔滔江河,流暢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