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座寶藏(1)(2 / 2)

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吃麵包,他把老板送的麵包掰開,發現裏麵有一筆錢——那是他20年辛苦勞動賺來的工錢。

故事中的哲理:走陌生的捷徑,往往會誤入歧途;對可能是壞事的事情好奇,往往會引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憤怒的時候做衝動的決定,往往會抱憾終生,這是我們人生中最經典的三條忠告。所以,在遇事時,不妨先停下腳步,冷靜思索一下再做決定,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鑽石就在自家的後院裏(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座寶藏)

印度流傳著一位生活殷實的農夫阿利·哈費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訪阿利·哈費特,向他說道:“你若得到拇指大的鑽石,就能買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發現鑽石礦,還能夠讓你的兒子坐上王位。”鑽石的價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費特的心裏。他向老者請教在哪裏能夠找到鑽石。老者告訴他:“你去很高很高的山裏尋找淌著白沙的河,若能找到這條河,白沙裏一定埋著鑽石。”於是,阿利·哈費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地產,讓家人寄宿在街坊家裏,自己出去尋找鑽石。但他走啊走,始終沒有找到寶藏。他終於失望,在西班牙盡頭的大海邊投海死了。

可是,這故事並沒有結束。

一天,買了阿利·哈費特房子的人,把駱駝牽到後院的一條小河邊讓駱駝喝水。當駱駝把鼻子湊到河裏時,沙中有塊發著奇光的東西。那人立即挖出了一塊閃閃發光的石頭。他將石頭帶回家,放在爐架上。過了些時候,那位老者又來拜訪這戶人家,他一進門就發現了那塊閃光的石頭,不由得奔上前。他驚奇地嚷道:“阿利·哈費特回來了!”“阿利·哈費特還沒有回來。這塊石頭是在後院小河裏發現的。”新房主答道。“你在騙我。”老者不相信,“我走進這房間,就知道這裏有奇跡。別看我有些嘮嘮叨叨,但我還是認得出這是塊真正的鑽石。”

兩人跑出房間,在那條小河邊挖掘起來,很快就挖出一塊更光亮的石頭,而且以後又從這塊土地上挖掘出了許多閃光的石頭,包括給維多利亞女王的那塊有名的鑽石也是出自那裏。

故事中的哲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經不住誘惑,會到別處去尋找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卻忽略了身邊的東西。其實,遠處的東西往往隻是海市蜃樓,隻要善於發現,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座寶藏。

想快樂過一生也很簡單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一生自己快樂、也能夠給別人快樂的人呢?

智者說:這很簡單,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曆。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快樂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