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明顯,漢軍是缺糧了。他們得到漢軍那個怕死百夫長的消息,說道漢軍缺糧,但隨後,那百夫長沒有被處絕,反而仍舊照常巡邏,這說明,那百夫長沒有把自己被抓的消息報告給漢軍。這也可以理解,人都是怕死的,既然那百夫長因為怕死而供出了漢軍缺糧的消息,又怎麼會不怕死的向上報告說自己被抓了呢?
而此後漢軍的所作所為,更是讓他們確認了漢軍缺少糧草。
就是再有多充足的糧草,有必要每次吃飯都弄的滿地嗎?一連兩天,一天三頓,頓頓飯漢軍都把飯菜弄的滿地,這隻能說明他們在掩飾什麼,不然隻能說漢軍的士兵們頓頓都端不住飯碗了。
那麼,漢軍既然在努力掩飾自己缺少糧草,卻又宣布自己要三日後發起攻擊,為此甚至於給士卒們放了兩天的假,為了什麼?
絕不可能是為了真的攻擊,如果真的攻擊,何必要第三天進行?就算第三天進行攻擊,這樣的城池,要多少天才能攻下來?以漢軍的糧草情形,哪裏支撐得住?
所以,隻有一個可能:漢軍要撤退!
那麼,會在哪一天撤退?當然在宣布的攻城日期前一天的晚上,隻有這時才是撤退的最好時機。因為這時,各國當然在嚴密防守,準備漢軍來攻,漢軍趁著夜晚後撤,正好擺脫追擊。
然而同時,漢軍的亂灑糧食卻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他們的糧食應當不隻夠五天食用。否則他們怎麼敢這麼亂灑?這樣亂灑,就算是撤退都不夠吃的了。
因此,現在可以得到的結論是:一,漢軍缺少糧草,必須撤退;二,他們的糧草不至於達到隻剩五天的程度。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漢軍缺少糧草,卻又足夠撤退使用,那麼,漢軍極可能在補充糧草後卷土重來!
所以,為了防止漢軍卷土重來,隻有一個辦法是最合適的:趁著漢軍後撤,伏擊它!
這就是西域軍派兵伏擊漢軍的原因。
他們認為,他們真的很聰明,聰明的看穿了漢軍的詭計。
同一時間,漢軍的中軍帳內,也正在緊張的進行著指揮。
將領們都已經聚集在帳內。一個時辰前,整個漢軍動員起來,直到這時,常將軍以上的將領們才知道整個計劃。
這個計劃是:先派出一隊士兵假裝成後撤,待西域軍發起攻擊後,大隊漢軍反包圍西域軍。
這個計劃,其實是一個釣魚的計劃,以漢軍的真實情形為餌,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讓西域軍上勾。
其實,這個計劃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如果西域軍真的不上勾,或者雖然知道漢軍要撤卻求穩而不出擊,那麼漢軍就危險了。問題是,除了用這個辦法引出西域軍來,漢軍也真沒別的好辦法可用。
不過,現在,中軍帳內卻正在爭論。
因為探馬帶來的最新消息說,西域軍有四萬人出擊,留守兩城的各隻有一萬人,那麼,以十三萬漢軍攻擊一萬人的城池是不是也是可行的?
當將領提出這個問題時,整個大帳內立刻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可行,比反包圍西域軍還可行,另一派則認為不可行,不如按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