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帳外已經傳來號角聲,接著有衛士來報:“敵軍列陣!”
歐陽自遠嘿了一聲,心知耽擱的有些久了,敵軍已經搶先列陣了,於是下了最後一道命令:“著牙將莫爾蘭帶一百刀斧手在孫將軍隊後方,但有不聽將令者,就地正法!”
這就是歐陽自遠要莫爾蘭參加會議的原因。
莫爾蘭是匈奴人,本身對漢人的感情是比較淡的,她又是牙將,與孫威並非一隊,所以一旦有士兵違令,莫爾蘭是下得去手的,至少比之其他人更能下得去手,何況她又是歐陽自遠的妻子,其他人不敢報複,莫爾蘭也不必害怕別人報複,所以,歐陽自遠特別命令莫爾蘭來督陣。
至於為什麼特別要給孫威設一個督陣官,原因卻是孫威這一路最弱,又要應對最強的大宛軍,一旦士卒心慌不聽將領,隻怕會影響全軍的作戰,所以特別設了這樣一個官位。
莫爾蘭本是想等著歐陽自遠解開自己心中謎,但現在敵軍已至,隻能等事後再說了,她與眾將一起匆匆出帳,各自向隊伍跑去。
片刻後,鼓聲大起,漢軍也列陣了。
三國聯軍方麵,大宛在左,休循居中,桃槐在右,而漢軍方麵,孫威部在左,錢子長部居中,柳千惠部在右,兩國軍隊,九萬人馬,相互對峙。
歐陽自遠騎在馬上,看著對麵,見三國聯軍仍是僵化的按此前的辦法排列,心中不由歎息。
兵者,詭道也,任你再強的軍力,如果被敵人事先料到了你的戰術,還有什麼勝利可言?
好在,現在是漢軍料到了西域軍的戰法而不是相反,否則真是一場災難了。歐陽自遠見兩軍布置已畢,沉聲道:“擊鼓,揚旗!”
鼓聲大起。右路,柳千惠帶著二萬精騎,長聲呐喊,直衝而出,向對麵的桃槐軍衝去;中路,錢子長的戰車陣排列的整整齊齊,向前穩穩的平移;左路,孫威部。。。。。。沒有動。
歐陽自遠開心的笑了。
孫威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了,現在,就等著看這一戰的結局了,而這結局,關鍵在孫威能不能拖得了時間,柳千惠能不能盡快擊敗敵軍,錢子長能不能在場麵上占優。
右路,柳千惠根本就沒有停下的意思,騎兵隊馬蹄翻飛,一路向前,直衝敵陣。
對麵的桃槐軍明顯的有些畏懼。
如果對麵是漢軍,那麼現在已經開始放箭了,不幸的是,西域人中弓箭極少,桃槐國雖然名字裏是兩棵樹,但實際上整個綠洲都沒有多少樹,鐵器也很少,所以弓箭根本就不存在。
桃槐軍的將領們在士兵的陣列間跑來跑去,大聲吆喝著,一則是鼓勁,一則是禁止士兵後退,但雖然他們極為努力,士兵們的腳卻仍悄悄的往後退著。
號角聲起。
桃槐主帥見自己的士兵們不斷慢慢後移,心知再等下去隻怕就會被動挨打,幹脆下令衝鋒,與漢軍麵對麵的對攻。
柳千惠不由得喜上眉梢。
要是敵軍後退列陣,她雖然也有把握擊破,但畢竟時間就長了,現在敵對對攻,雖然打起來艱難些,但時間卻會縮短,而這一戰,最關鍵的,就是時間。
柳千惠長槍一舉,在空中連劃了三個圈。
漢軍突然開始變陣。
前軍左右兩側放慢了速度,同時向中間收縮,中軍速度不變,也向中間收縮,後軍左右兩側加快速度向前,很快,整個漢軍形成了一個紡錐形陣勢。
這個陣勢,前後兩端尖,中間粗而長,形如紡錐,與對麵橫向展開著的桃槐軍大異其趣。
桃槐軍統帥明顯的不明所以,眼見漢軍以這種奇怪陣勢來攻,也發號施令,下令中路向前,形成一個向外凸起的弧形。
按照桃槐統帥的想法,當對方衝過來時,這凸起會向回凹下去,這時他就命令兩側的部隊收縮,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口袋陣,將漢軍包圍在當中。
這個想法是好的,這個戰術也是對頭的,唯一的問題是:桃槐軍的戰鬥力是成問題的。
漢軍騎兵勢如利劍,前鋒已經直接插入桃槐軍的正中!
最前麵的是夜君的騎兵,這些騎兵手持長刺,寒光閃閃,他們大聲呐喊著,一刺一個,片刻間刺殺了上百人,桃槐軍哪裏見過這等陣勢,整個陣容立刻混亂起來。
不過,此戰中如果說桃槐軍不勇敢倒也不符合事實,雖然桃槐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戰鬥力差,但他們還是拚死的在抵抗,許多士兵寧死不退------所以,他們就都死了。
夜君騎兵如疾風衝來,一隊隊衝入桃槐軍隊列裏,桃槐軍隊列就好象一幅被撕開了數道口子的布一樣,陣形中立時出現了數道夜君騎兵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