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的機遇,而是今天的態度(1)(3 / 3)

下一個景區、下一個假期、下一棟房子、下一份工作、下一個目標……我們匆匆走過此時此地,因為堅信“下一刻”的美好。下一刻就是我們看不到的未來。誠然,憧憬未來、心懷希望的確可以讓人備受鼓舞,但隻把眼光盯住下一刻而忽略這一時,卻是極大的空想和虛妄。我們正錯失的這一刻也許就是期待已久的“下一刻”。

事實上,快樂也好,幸福也罷,都是一種感受,具有即時性。它並不是來自於幾天、幾月、幾年的等待,而恰恰就是我們此刻所擁有的時光。身心所感的此刻,不僅是獨一無二的,而且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未來隻存在於想象之中,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時刻會發生什麼。如此,對未來的空想遠不如對現在的把握。

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過一本名為《禮物》的書,講的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告訴孩子,這世上有一個特別的禮物,可以讓人生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成功,可這個禮物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

於是,從童年到青年,這個孩子用盡所有的辦法四處找尋,越拚命尋找,越感到生活得不快樂,而他生命中的禮物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到後來,年輕人決定放棄,不再沒有目的地追尋。而此時他赫然發現,苦苦尋找的東西原來一直在他的身邊,這個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此刻”。

時至當下,也許還有不少人都在像這個孩子一樣,尋尋覓覓有形的“禮物”,卻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擁有的禮物——無形的“此時此刻”。在這個充滿不安和焦慮的時代,這份“禮物”就顯得更能幫助我們重新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真諦。

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即使你每天祈禱一百遍,你也不可能回到從前,或者提前到達以後,而生命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溜走,我們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今天才是最值得我們珍視的唯一時間。

內心的平靜、個人的成就都取決於我們是否活在現在這一刻。這是因為,無論未來將會怎樣,抑或過去曾經怎樣,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最美好的現在。

莉娜今年已經60多歲了,可是最近她身心備受打擊,倒黴的事情接踵而至:丈夫剛去世不久,兒子又墜機身亡。一連串的打擊讓她的心都碎了,她不知道今後的路自己能否堅持走下去,整日鬱鬱寡歡。

一段時間後,為了生存下去,莉娜打算重新到外麵找一份工作,但是當這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她自己都震驚了:“我已經60多歲了!誰會給一個老婦人提供工作的機會呢?即便有人願意,一個60多歲的老婦人能幹些什麼呢?”

她不停地擔心別人嫌她老,擔心別人嫌她動作遲緩,擔心自己無法承受別人要求的工作強度……這一係列的擔心更讓她懷念過去,懷念丈夫在世的歲月,由懷念而生悲痛,又重新陷入喪夫的陰影中不能自拔,結果病倒了。

了解到莉娜的病情和生活情況後,主治醫生對莉娜說:“你的病情太嚴重了,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但是你又沒錢……我看這樣吧,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在本院做零工,每天打掃病人的房間,以賺取你的醫療費用。”

反正沒有比這更好的活法了,而且就目前經濟窘迫的情況來說,她似乎根本別無選擇。於是,莉娜開始手握掃帚,每天不停地在醫院裏忙碌。慢慢地,她不再擔心什麼,內心也恢複了平靜,因為她實在太忙碌了。

寂寞、擔憂被驅除了,莉娜的身體也就好了起來。而且,三年的時間裏,由於經常接觸病人,莉娜對病人的心理也了如指掌,後被院方聘為陪護。憂傷也開始向她揮手告別,她覺得自己新的人生要開始了。

如今,71歲的莉娜已經成了該醫院的心理谘詢師,她辦公室的牆上有這麼一句話:“過去已經過去,明天尚未到來。隻要肯用行動充實生命中的每一個‘今天’,勇敢向前,機會就在柳暗花明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