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稚,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湧,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佛經中經常講到“修羅”。其從六道輪回之中就有了“阿修羅道”。六道為一;天道、二;阿修羅、三;人道、四;畜牲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鬥之意誌,終非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漸列之為惡道。簡說六道--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隻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福如天人,德非天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域;為三惡道)(六道之中隻有人道和畜生道是有形體的,且在同一個空間。其他各道均是無形的,不能看到的。有緣之人或許可以感知到。)各道都有等級積分,隨因受報。種善因,得善果。所謂種惡因得惡果;你所受的都是你自己做的。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業因差別經》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回諸善根。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遊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洪荒之中,天地初開之時,濁氣下降為地。元氣與濁氣結合,形成了阿修羅道。阿修羅道古神蚩尤、刑天在與黃帝的作戰中先後身死,神力被阿修羅王繼承。阿修羅王趁天帝顓頊進攻魔天,率修羅族人進攻天庭。九天玄女以不死藥為餌陷死阿修羅王。飲下不死藥成為新神的羅刹夫人,不容於修羅,遂率信眾分裂為羅刹,與修羅為敵。阿修羅道元氣大傷,再無力進逼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