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職場中的溝通藝術(2)(1 / 3)

結果,丙被錄用了。為什麼呢?因為他這種故意誤會的說法,維護了旅客的體麵,非常得體、機智,表現出一個侍者應該具有的職業素質和應變能力。

折中藝術法

折中的語言是求職者遇到兩難問題時,選擇較為理想的回答辦法。

日本住友銀行招聘公關人員時,極為重視職員協調人際關係的才能。該銀行沒有專門考核業務知識,而是提出了一道別出心裁的判斷題:“當國家的利益和住友銀行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閣下采取何種對策?”

三類不同的應聘者回答問題迥然不同。

第一類人回答:“當國家利益跟我們銀行利益發生衝突時,我會堅決地站在我們銀行的立場上。”

銀行主管人員認為,這樣的人將來準會捅婁子,不能聘用。

第二類人回答:“當國家利益和住友銀行利益發生衝突時,我作為國家的一員,應該堅決保護國家的利益。”

銀行主管人員認為,第二類人員適合政府部門的工作,也不可取。

第三類人則回答說:“當國家利益和銀行利益發生矛盾時,我要盡全力淡化矛盾。”

銀行主管人員認為這種人才是住友銀行需要的高手。企業同政府的關係往往集中表現在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上,企業公關人員作為企業與公眾之間的媒介,隻有善於注重社會整體的協調性,才有可能妥善處理好企業與國家的關係。

第三類人為何求職成功,而前兩類人為何不成功呢?要成為一名公關人員,必須具備協調人際關係的才能和本領。在企業與其他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組織發生衝突時,公關人員既要消弭雙方的歧異,又要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保證公司順利發展並與其他組織維持平衡和諧的關係。住友銀行的問題可謂別出心裁,獨具風格。在這種兩難選擇的情況下,求職者采用折中的答題方式,同時,提出若幹建設性意見,這樣有助於企業擺脫困境。這類人自然會博得招聘者的欣賞。

角色互換法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結婚後,夫人想請一位傭人,她詢問幾位應試者有沒有什麼要求,那幾位姑娘有的說要有休息日,有的說要有單獨的臥房,有的問能否和主人一起上桌吃飯,隻有一位姑娘悄聲說道:“我希望成為家庭中的一員。”弗洛伊德夫人聽後大為感動,當即決定聘用這位姑娘。

應試者受聘後能否與他人和睦相處,這是招聘主考官很關心的問題。如果應試者在麵試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一種歸屬感,常能取得好效果。這位姑娘在麵談中談吐不俗,她充分地理解作為一個傭人,應當與雇主全家和睦相處,在心理上與雇主達成默契,這樣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事實上,招聘者招聘職員的目的,是尋求工作上的合作者或者“好幫手”。隻有那些對單位懷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才能與單位榮辱與共,同甘共苦。然而,求職麵談中,這一點往往為求職者所忽略,求職者應多從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方能使招聘人員心懷好感。

避虛就實法

求職過程中,求職者要因時循勢,避虛就實,說明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不失時機地向招聘人員展露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這樣,對方才會對你心中有數,從而形成積極、正確的評價,這樣無形中就為求職成功增添了一份成功的希望。

小張是某師範大學中文係的本科畢業生,麵臨著畢業分配,許多同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小張則悠然自得,神情自若,同班同學極為驚訝他的表現,這小子葫蘆裏裝的是什麼藥呢?原來小張已經打定主意到一家附近的××師範專科學校求職,並向該校寄出了履曆和學業成績,××師範專科學校已經向他發出麵試的通知。

麵試這天,小張早早地來到這所學校,學校領導接見了他,並告訴他將與另外兩名來自不同學校的A君和B君競爭同一職位。麵試的第一個步驟是自我介紹,小張排在最後,他向領導表明自己出身於農家,決心獻身教育事業,為提贏當地人民文化素質服務。但A君和B君自我介紹時,隻簡單介紹自己在校的學業成績和行為表現,未說明各自的求職動機。

隨後,學校領導要求A、B和小張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戲。小張把自己四年學習期間發表的散文、詩作展現在學校領導的麵前。

小張不滿足於表露自己在學校時已經取得的成績,采用了避虛就實的策略,主動請纓,要求到講台上露一手。他的提議也當即贏得校方的讚同。俗話說,“好馬劣馬,拉出來遐遛就知道了”。小張的課講得生動活潑,這表明了他的口才和學識俱佳,是塊做教師的好材料,當然受到校方的青睞。而A君和B君在真槍實彈的教學比武麵前,卻口才不佳,語不連貫,所以,他們倆的麵試成績較差,小張的求職自然大獲成功。

有的放矢法

交談的成功不在於辭藻的華麗抑或樸實,也不在於據理力爭或委婉柔順,而在於在交談過程中,始終圍繞著問題的中心去說明問題、解決問題。對於一個複雜的問題,如果三言兩語難以解釋清楚,則不妨詳細地說出來,但要做到簡潔而不煩瑣重複。有時,還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將各個不同的講話內容細致地組織,並考慮答話的順序與步驟,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