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叫人瞠目結舌,“專欄作家”們下筆時可得小心點,就像你說話一樣,若言詞過於尖酸刻薄,批評太過分,可能也會“惹禍上身”。
不要以為小節無傷大雅,相反要注意從小處入手,樹立自己的形象,全方位地完善自我,最終使自己登上大雅之堂。
3.父子間的諾言
言必行,行必果,可體會到真實自我價值。反之,遊戲人生,碌碌無為,這何常不是一種遺憾呢?
1989年,一次8.2級的地震幾乎鏟平這座城市,在不到4分鍾的短短時間裏,3萬人以上因此喪生!
在一陣破壞與混亂之中,有位父親將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後,跑到他兒子就讀的學校,迎麵觸目所見,卻是被夷為平地的校園。
看到這令人傷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經對兒子所作的承諾:“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在你身邊。”至此,父親熱淚滿眶。麵對看起來是如此絕望的瓦礫堆,父親的腦中仍記著他對兒子的諾言。
他開始努力回想兒子每天早上上學必經之路,終於記起兒子的教室應該就在那幢建築物,他跑到那兒,開始在碎石礫中挖掘搜尋兒子的下落。
當父親正在挖掘時,其他悲傷的學生家長趕到現場,悲傷紛亂地叫著:“我的兒子呀!”“我的女兒!”有些好意的家長試著把這位父親勸離現場,告訴他“一切都太遲了”“無濟於事的”,“算了吧”等等,麵對這種勸告,這位父親隻是一一回答他們:“你們要幫助我嗎?”然後依然繼續進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礫地尋找他的兒子。
不久,消防隊隊長出現了,也試著把這位父親勸走,對他說:“火災頻繁,處處隨時可能發生爆炸,你留在這裏太危險了,這邊的事我們會處理,你快點回家吧。”而父親卻仍然回答著:“你們要幫助我嗎?”
警察也趕到現場,同樣讓父親離開。這位父親依舊回答:“你們要幫助我嗎?”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幫助他。
隻為了要知道親愛的兒子是生是死,父親獨自一人鼓起勇氣,繼續進行他的工作。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續了38小時之後,父親推開了塊大石頭,聽到了兒子的聲音。父親尖叫著:“阿曼。”他聽到了回音:“爸爸嗎?是我,爸,我告訴其他的小朋友說,如果你活著,你會來救我的。如果我獲救時,他們也獲救了。你答應過我的。‘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會在我身邊’,你做到了,爸!”
“你那裏的情況怎樣?”父親問。
“我們有33個人,其中隻有14個人活著。爸,我們好害怕,又渴又餓,謝天謝地,你在這兒。教室倒塌時,剛好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洞,救了我們。”
“快出來吧!兒子!”
“不,爸,讓其他小朋友走出去吧!因為我知道你會接我的!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都會在我身邊!”
任何承諾都是嚴肅的,它是人格的標簽。一個人隻有對生命鄭重承諾,對他人工作、生活有了強烈的責任心,他的生命才會有價值,生活才會有樂趣。
4.自卑的代價
一個人要想打倒千軍萬馬容易,難得是打倒自卑這個敵人。自卑是我們人類最強大的敵人。
奧地利心理學家奧威爾在《自卑與人生》中說:“自輕自賤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說,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輕自賤的人。”
有一個外企女職員,原來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的時候,是一個十分自信、從容的女孩。她學習成績在班級裏是出類拔萃的,相貌也是一流的,追她的男孩子也特別多。畢業以後,她成了外企職員。在那兒幹了一個月之後,旁人驚訝地發現,原先十分活潑可愛、說話很多的她,竟然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說話變得羞羞答答了,連行為也變得畏頭縮尾。而且說起一些事情來的時候,總是顯得特別不自信,和大學時候的自信形成明顯對比。每天上班前,她要為了穿衣打扮花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為此不惜早起,少睡兩個小時。她之所以這麼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長相不好,而遭同事或上司恥笑。在工作中,她更是戰戰兢兢,十分小心翼翼,以至到了謹小慎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