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愛情並不完美(2)(1 / 3)

漸漸地,孩子出生並一天天長大了,可她發現丈夫絲毫沒有悔過的意思。本來,江紅也可以像別的妻子那樣與丈夫大吵大鬧,但她已經學會和習慣了忍讓。尤其當她看見兒子一天比一天乖巧之後,越發不忍心毀掉這個家,所以,她一直沒有當麵揭穿丈夫的老底,

苦悶中,一晃7年過去了,兒子也上了小學。為了不讓兒子受到傷害。江紅決定將自己這7年來的感受向丈夫坦然相告。

於是,她利用一次外出進修的機會。特意給丈夫留下一封信,告訴他自己其實早知道他的隱情,然而,作為深愛他的妻子,她總想把機會留給丈夫,給他一個空間,希望他能幡然醒悟。末了,江紅說,我至今依舊這麼認為,夫妻之間,忍讓也是一種愛,不知你能否理解一位癡情妻子的良苦用心。

捧讀妻子留下的沾滿淚跡的書信,丈夫的靈魂被深深震撼了。當夜,丈夫即給妻子打去長途。電話上,七尺男兒居然也哭泣有聲。一出婚外情便這麼結束了,丈夫又回到家的懷抱。

現在的男人和女人大多認為,要生活在一起,首先看看有沒有心動的感覺,其次要看看有沒有共同語言,再次是看看職業、家庭、經濟條件等。這些都相中了,就認為可以結婚了。對人與人之間的思想、習慣、地域差異的區別則估計不足,好像結了婚,就會變為同體聯心,隻有愛的奉獻,沒有矛盾衝突。等走進了婚姻,才發現原來不是那麼回事,還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期,磕磕絆絆不斷,打打鬧鬧經常,感到非常苦累和失望。

誠然,家庭生活不可能浪靜風平,夫妻間的矛盾發泄出來也未嚐不可,問題是我們如何去對待:是針鋒相對,非吵出勝負輸贏不可,還是互相忍讓,用理智去熄滅對方衝動的肝火。我想,如果夫妻雙方都能以誠相待,始終心情舒暢地交流思想,生活就有無窮的樂趣。我認為,生活中讀“吵”色變不對,但以“吵”為快也不對。好的夫妻,和睦的家庭絕不可能是吵鬧“吵”出來的,

一對老年夫婦。這對夫婦是當地人們公認的模範夫妻,結婚幾十年沒有人見他們紅過臉,更沒有人看見過他們吵架。別人問老太太原因時,她概括了一個字“忍”,老頭是南方人,老太太是北方人,生活習慣有明顯不同,老太太就盡量去適應。問老頭時,他也概括了一個字“讓”。老太太心眼小,愛看個四方理,老頭就事事遷就她。這就是他們和睦的秘訣。

張輝家兩代人是醫生,可以說是醫學世家,從小養成了講究衛生的習慣。妻子是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生活上不太講究。兩人結婚後,妻子實在適應不了婆家的生活習慣,在張輝的努力下,小兩口搬了出來。公公婆婆對此非常有意見,擰不過獨生兒子軟磨硬泡,同意他們搬出來單過,心裏其實還沒有轉過彎來。小兩口搬出來後,像小鳥飛出了籠子、重獲了自由一樣高興得不知道怎麼著好。時間一長,問題又出來了,張輝的爸爸媽媽怕兒子媳婦年輕不會料理生活,就經常過來看看,對實在看不下去的地方一邊動手收拾,一邊告訴他們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不注意衛生容易得病等等。張輝的妻子開始努力忍著,後來就有了爭辯,再後來就經常吵鬧。張輝開始時是向著妻子的,努力說服父親母親,安撫妻子。後來,他也感到妻子的生活習慣如果不認真改一改,也逐漸受不了了。比如,妻子把髒衣服攢多了再洗,說是可以省水還省洗衣粉,弄得屋子裏臭烘烘的;脫了襪子不洗手就切萊……

於是,丈夫開始動不動就說妻子,這令妻子非常傷心,她覺得丈夫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愛自己了,一天到晚就會找她的麻煩。慢慢的,他們再也不知道什麼是忍讓,隻要發覺哪一處令自己不滿意就開始指責對方,有時候甚至是毫無理由的。

婚姻中常有這樣的情形,夫妻有很好的感情沒有什麼大的矛盾,有時隻因很小的瑣碎事情就爭論起來,互不相讓,寸理必爭,要說要想怎麼樣倒也不是,隻是要占這麼一個上風。事後想想覺得後悔,因為區區小事損傷了夫妻感情,這時候不妨夫妻都忍讓一下,退一步來保全婚姻和愛情。在漫漫的婚姻旅途中,夫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擔負各種責任已屬不易,有了矛盾小的忍讓是對愛人的尊敬。小忍讓可以減少矛盾,小忍讓是大的寬容,小忍讓成全了婚姻,小忍讓使婚姻充滿了愛情!

一般說來,醫生最講衛生,老師最講文明,商人最講禮貌,工人最講義氣,農民最講實在。這是從人群上分,而對於每一個家庭,又有著它的不同背景和生活習慣。具體到人,一個家庭出來的人,也存在意識、性格、勤懶方麵的差異。但是,有時候隻要彼此之間懂得體貼,懂得忍讓一下,就可以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

要知道,夫妻倆走到一起就是緣分。想想當初相愛的時候,愛情給你們帶來多少甜蜜啊!對對方,有什麼不能寬容忍讓的!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間許多事情是沒有必要分清錯與對的。因此,發生矛盾與不愉快時,請不要用道理來論是非對錯,不要用拳腳來說話;還是用感情來寬恕和包容對方,用臂膊的港灣來泊定那顛簸動蕩的小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