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與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全球化帶來了很多挑戰和機遇。全球化需要不斷變革創新,需要具有應對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能力的人才。創新需要富有創業精神的思維、態度、處事方式和組織,也就是需要一批富有創業精神的個人和團隊。創業是大學生職業生涯的一種選擇,也是不同於任何職業的一種“職業”。創業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從動態的角度分析,創業推動了產業演變與經濟結構的升級,促進了經濟發展,能比傳統的就業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通過教育培養青年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已經被公認是強化一國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上海理工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開展了多方麵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和嚐試。通過實施個性化教育、創新性實驗教育等舉措,無論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創業實習、創業講座還是在創新基金、創業指導等方麵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7年,我校成立“滬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試驗區”;2009年,我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10月,上海市教委召開“高校創業教育體係建設推進會”,會議決定將上海理工大學率先列為滬上創業教育體係建設試點高校之一。在這樣大背景下,我校決定從2009年底麵向全校各專業08級大學生中招收工商管理專業(創業方向)試點班。該班依托工商管理專業,實施專門的教學計劃,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使那些具有創業意願及潛質並有創業條件的學生進入創業班學習和成長。
作為大學和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我們不禁要問:創業者是否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培養?教什麼?如何教?誰將獲益?應該如何考量創業教育的培養進程及評價我們的成果?如何創造條件與環境,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與能力?
通過一年多的運作實踐及研究探索,我們有了較多的體會和較深入的思考:
(1)灌輸關鍵的富有創業精神的價值觀很有必要的;
(2)培養學生富有創業精神的行為、關鍵的技能和態度很重要;
(3)讓學生能清楚地感受、理解創業企業家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是很需要的。
我們得出的最核心的結論是:創業者是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也就是創業是可以被複製的。
本書中闡述的觀點、思路及做法,僅是我們在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一種探索和實踐。由於是先行者,路上的艱難險阻與成敗對錯,都有價值。我們拋磚引玉,目的是讓從事創業教育工作的同行們可以借鑒參考、反思批判,與我們一起共同研究探索、實踐,迎接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