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北仰南俯,山大溝深,山嶺與河穀、台地相間。
有兩池四潭九井二十四深澗三十六岩八十一峰,五裏一庵十裏宮,丹牆翠瓦望玲瓏,以大玉峰上的重陽宮為中心,八十一峰圍繞此峰此宮做垂首傾斜狀,形成著名的八十一峰朝大頂,千年來無數求仙道者歸隱終南山,或坐忘懸崖,或隱於仙人棺,聽戛玉撞金梵音仙樂,看霧騰雲湧青山秀水,留下傳奇無數。
各朝各代終南山都是道教聖地,執掌天下道統,稱為道教祖庭也不為過。
終南山全真派創派祖師,便是天下五絕之首的“中神通”,身材甚高,腰懸長劍,風姿颯爽,英氣勃勃,飄逸絕倫。王重陽也是一個獨步武林的奇才,具絕代天資,武功造詣深不可測,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世稱“天下第一”。
大玉峰前後分別有大小竹峰兩座,大竹峰有數十處風景秀麗之處,一側是峭壁的小竹峰則默認獨屬於一人。
五歲被掌教丘處機帶上山,收為閉關弟子,年幼便與全真教眾多道法深厚的三代弟子變成了師兄弟。
終南山九宮十三觀,數千黃冠道士中絕大多數見到這位年輕人,都需畢恭畢敬尊稱一聲小師叔,更小點的,更要喊師叔祖。
所幸這位小師叔自從五歲拜入全真教之後便再沒有出過山門,隻在進山時睜著閃亮的眸子四處觀望,以後便再沒有這般失禮的舉動了,這六年來大半時間不是在大玉峰重陽宮,就是在大小竹峰上遍讀道家經典,僥幸遇見過真麵目的,回去都跟人說小師叔脾氣極好,人也清秀,有仙人模樣。
山門那邊鬧哄哄,小竹峰陡峭山崖邊上的龜駝碑邊上,卻是安靜得很。
一位相貌清逸的小道士躺在石龜背上曬太陽,身邊斜放著古舊的書篋,裏麵裝著有幾冊道藏古籍,他摘下一冊,剛要翻閱,書上畫了密密麻麻天幹地支,臉色微變,不停自言自語,最終重重歎息。
這書,看了六年了,還是看不懂啊。
尹小白最終把道書重新扔進了書篋之中。
細致理了理道袍袖子領口,背起了書篋,下了小竹峰,半吟半唱著別人聽不懂曲調“十年之前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
出了小竹峰,見不少的小輩弟子過來施禮拜見,小心翼翼取下其中一卷封皮是《道德經》的道教典籍,邊走邊看,津津有味,意猶未盡之時竟然笑出了聲。
路上偶有道士駐足喊他師叔或者師叔祖,他都會笑著打個招呼,相當平易近人。
眾人隻覺得這位年輕前輩實在是勤懇,不愧是掌教真人最寵愛的弟子,難怪掌教讚譽一句“此子道澤深厚,日後必壯哉我終南山”。
卻不知這位麵容清秀的年輕小師叔此時在兩眼放光看一本最為道學家不齒的豔情貼圖畫冊,隻不過貼上了《道德經》的封麵罷了。
尹小白翻來覆去就看一頁,因為舍不得,山上就這一本無上經典,還是前幾日從一個上山求藥的世家公子手中得來的,臨近大玉峰,一頁顛來倒去看了數十遍,這才意猶未盡地收起,一臉浩然正氣道:“這是那公子答謝我的禮物,我若是不看豈不是辜負了他的一番心意。”
眼角帶笑,又想起前日那錦衣公子,為了給他病重的母親求藥,竟然真的三步一叩拜的從山腳磕上了終南山,恰好碰見了抓野雞的尹小白。
修長的手指自戀的摸了摸清秀的臉龐,尹小白哀哀說道:“還是怪我長得仙風道骨,不然那錦衣少年怎麼會一眼見我稱呼我為小神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