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騫,咱們去驪山玩玩吧,登登繡嶺峰,看看華清宮。那裏據說風景最好,比得上天上瑤池。”
蕭柔來找羅子騫,興味盎然地說道。
“好啊。”
羅子騫也被她說動了。華清宮,那是當年唐玄宗經常巡幸的離宮,他和楊貴妃在華清池溫泉裏沐浴,天下盡知。
驪山,是個非常值得遊玩的地方。
說走就走。
兩個年輕人說說笑笑,騎馬出了長安城,徑奔驪山。一路上雖然寒風凜冽,滿眼黃土,但是這些天在長安呆久了,不免有些氣悶,羅子騫和蕭柔縱馬疾馳,那種天寬地闊之感,讓人心胸舒暢。
驪山,算是天下名山。
傳說女媧補天,便是在此煉石,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發生在此處,秦始皇的陵墓,也在驪山。
簡直是一座“帝王神仙山”。
……
羅子騫和蕭柔縱馬馳騁,快到中午時分,到達驪山腳下。
時值寒冬,草木枯萎,山上山下,秀色不再,但是遠遠看去,山勢逶迤,奇峰險峻,就象一匹蒼黛色的駿馬,依舊雄偉無比。
“羅子騫,你要是不當官,咱們就這樣騎著馬遊山玩水,不好麼?”
“你錯了,”羅子騫搖頭說道:“我天生就不是遊山玩水的命,就象千裏馬不能拉車一樣。再比如這座驪山,它長於長安,天地靈秀,就必然成為皇家的離宮,被曆代帝王看中。人的使命是什麼,命運就是什麼。”
“羅子騫,以前,你是耍嘴皮子的吧?說話總是一套一套的。”
“說到耍嘴皮子,大唐朝能戰勝我的,基本上沒有……”
兩個人寄存了馬匹,徒步登山,遊覽了西繡嶺的烽火台,一路東行,攜手說笑,甜甜蜜蜜,雖是寒冬卻都覺得暖意融融。
“看,遇仙橋。”
一座隻有五米長的小石橋,出現在前麵,古樸雅致,橋麵甚新,羅子騫興致勃勃地說:“這座橋上,曾經有一個趕考的書生,遇到神仙指點,考中了進士,因此才被叫做‘遇仙橋’。”
“是嗎?”蕭柔疑惑地說:“就在這個小橋上,遇到神仙了?我倒是沒聽說過。”
糟糕,羅子騫拍了拍腦門。
這個“橋上遇仙”的傳說,是發生在唐朝以後的。
此時,它肯定還不叫“遇仙橋”。
兩個人走得累了,便坐在橋頭上休息。
一個年紀約摸四五十歲的老婦人,胳膊上挎著個柳條籃子,慢吞吞地走過來,邁步上橋,橋呈拱形,坡度甚大,老婦籃子裏的一桄青線,骨碌碌地掉下來,滾落到橋下石溝裏去了。
老婦人並未發現,依舊慢慢向橋上走。羅子騫看得真切,幾步跑到橋下,將那桄青線撿起來,向橋上說道:“阿婆,你的線掉了,等一等。”
老婦人似乎是耳朵背,沒聽見。
羅子騫跑步從溝裏上來,追上老婦人,笑道:“阿婆,你的線掉了,給。”
那老婦停下來,看看羅子騫手裏的青線,又看看自己的籃子,“哎喲,真是丟了線,謝謝你,小哥。”
“不客氣。”
羅子騫轉身便走,那老婦說道:“這位小哥,小姑娘,請你們到我家裏坐一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