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那隻從側麵殺上來的生力軍,呐喊著,排成整齊的隊列,象一片洶湧的海浪,向前滾滾殺到。
正是激烈戰鬥的臥牛山戰場,頓時掀起一陣波濤。
兩方正殺得難分難解,其中一方忽然有生力軍增援,這種效果是能夠扭轉戰局的。它帶來的,不光是兵力與力量的對比變化,更重要的是參戰士兵心理上的變化。
淮西兵,本來就被羅家軍衝得焦頭爛額,苦不堪言,仗著兵多將廣,才能互有攻守,形成“頂牛”態勢,現在,側麵這一增援,立刻瓦解了士兵的鬥誌。
“羅家軍增援啦,羅家軍增援啦——”
驚慌失措的亂喊叫聲中,一片片的淮西兵,拖槍拽棒,開始潰散。
原來的陣形混亂了。
一處亂,處處亂,士兵們亂跑亂逃,臥牛山下方圓十餘裏的戰場,都被震動了……
……
這隻增援上來的隊伍,是柳公綽率領的。
柳公綽手下,隻有五千兵馬,按照事先的戰鬥部署,他和郭樂等人商定,先由羅家軍出戰,在戰鬥膠著的時候,他再從旁邊給予突然一擊。
這個策略很好,但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羅家軍必須把敵人死死纏住,雙方鬥個精疲力竭,才最管用。
也就是說,你得以寡敵眾,還不能讓敵人打垮了。
這個要求……有點意思。
但是,郭樂等羅家軍官兵,卻全都表示“不在話下”,每個人,都沒有絲毫的擔心和疑慮。寇喜還說:“放心吧,柳公,要說把董重質全收拾了,似乎有點吹牛,但是,若說把他們纏住,隻求個不敗,那還有什麼說的?再說有難度,就不象話了,羅家軍的名頭,是白叫的麼?”
果然,等柳公綽帶著五千兵馬,從側麵突然殺出來的時候,看見的是這樣一副場麵:雙方往來廝殺,難分難解,十幾裏地麵上,人歡馬叫,刀槍見血……
……
若說柳公綽,真值得好好書上一筆。
這人書法上的造詣,不用說了,千古有定論,顏筋柳骨影響了千年以來數代人的書寫風格,這裏所要說的,是他治軍竟然也得好好誇讚誇讚。
柳公綽治軍嚴格,尤其是“紀律嚴明,賞罰分明”這兩條,尤其到位,他說:“整軍經武,就和寫字一樣,必須以規範為先,運勁其內,平直渾厚,才能勁在字外。軍紀不整,號令不行,賞罰不明,士氣不振。”
他自己那匹大黑馬,踢死了人,立刻處以“斬首”,便是一例。
因此,他手下這五千兵馬,陣容嚴整,士氣高昂,號令一下,人人奮勇。當柳公綽舉著自己的寶劍(別的兵器他也拿不動啊),帶著兵馬衝過去的時候,立刻攪得正在激烈戰鬥的戰場,一片稀爛,淮西兵狼奔豕突,即刻潰逃。
一擊成功。
扭轉戰局。
淮西兵立刻吃不住勁了,他們在和羅軍軍鏖戰的時候,已經是筋疲力盡,吃盡了苦頭,靠著人多勢眾,才勉強支撐,現在柳公綽的加入,登時象被打了當頭一棒,蒙了。
那就逃跑吧。
於是,你也逃,我也逃,丟灰卸甲,望風披靡,整個戰場上,整體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