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聞劉墉人生三境有感(1 / 1)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的經典詞句。

此三種境界被散文家劉墉解釋成人生的三種境界,我對他的話語有關青年時代的觀點有所感悟。

青年時代最是熱情,求知,充滿了人生的希望。此時的人正是活力四現,而也是最危險的時期,一生的為人處事的品格,求學上進的信心,都是在此時加以完善與定型的。

此時也是受社會,家庭,及本身的衝動的內在的各種因素交織的時候人在困惑中生存,有時人成了***的奴隸,甘願為將大花的光陰用在感情上,在街上隨時可見,年少的男女處朋友的有之,胡鬧玩玩的有之,可有的問他們懂多少曆史,有多少的文化,卻都無語相對。不得不說是一種時光的浪費!

時光如梭一去不回,待你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樣再追悔則無法回頭。

書是讀給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靈魂的,不是為了考試或升學而讀的,如果少年不立誌,要待白發蒼蒼再立誌,人隻有一生,隻能活一次,怎麼回首往事,再對下一代再教育你看你父親或你看你母親就是小時不學習,現在才這樣!何苦!還不如加油努力,不愧對一生!

為伊消得人憔悴,處朋友談感情,可是要誌向相投,共同進步,如果一味貪色,玩物喪誌,成就朽木,可就再難雕成擎天棟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