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思想的火花(2)(2 / 3)

三、社會意識形態呈多樣性趨勢,對執政黨是一個政治綱 領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考驗

簡單劃一的意識形態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民眾思想活躍、個性發展的要求。執政黨對意識形態的調整,目的在於擴大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增強意識形態的向心力。能夠能動地反映社會的普遍願望和要求,並保持足夠的彈性,意識形態與政策主張要保持一定距離,政策才能體現靈活性和彈性,過於僵化和一成不變的意識形態往往會損害群眾思想多元性(當然執政黨係統內部的意識形態、綱領必須富有時代性、前瞻性,且高度統一,並保持吸引力),會造成主流意識形態自身吸引力下降。僵化的意識形態會使黨內成員心理、道德和思想素質的退化。弄虛作假、言行不一、貌合神離等現象會大行其道,影響執政黨的形象。嚴重一點會使黨內潛伏著對黨離心離德的危機和信仰危機。

如何麵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問題,如何避免意識形態的僵化、教條和無活力,執政黨不僅要主張意識形態的先進性和導向性,更重要的是要增強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和適應性。這也是對執政黨政治綱領合法性、有效性的考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不是教條地照搬馬克思主義,而是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充分說明了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在不斷成熟和發展,並不斷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統一,堅持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在黨的章程中重申:“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隻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國強民富的大局利益,沒有其他利益,這對執政黨來說,無疑具有更強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社會政治呈民主化趨勢,對執政黨是一個民主與專製 的選擇性的考驗

世界各國執政黨在民主與專製方麵有過深刻的教訓:黨內不同程度存在家長製、一言堂,民主流於形式,權力缺乏監督,腐敗現象蔓延等,蘇共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中國特色的政治文明,需要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如何汲取政黨興衰的經驗和教訓,正確推進執政黨的民主化進程,是執政黨麵臨的一大考驗,摒棄專製作風,發揚黨內民主是執政黨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執政地位的需要,沒有黨內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民主,所以黨內民主是關鍵,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最終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大任務。當然社會民主也會影響黨內民主,甚至監督黨內民主,執政黨內部走民主化道路是惟一選擇,也是不可逆轉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頒布實施,真正舉起了從嚴治黨,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的大旗,重要的是如何鞏固和落實黨內民主,增強黨內成員的活力,提高執政黨的社會認同價值。同時要培育整個社會的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高舉依法治黨、依法治國的大旗,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五、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對執政黨是一個能否融入世界 潮流而實現雙贏的考驗。

世界經濟全球化對各國乃至各國執政黨都是嚴峻的挑戰。我們已經意識到,關起門來談發展是不會有大的發展的,閉關鎖國的教訓是深刻的。中國已經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大潮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使“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如何在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經濟全球化中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考驗。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我們應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大力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包括政治文明、先進技術和管理等,發揮後發優勢,分享全球化的利益,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與維護世界和平的雙贏格局。

(原載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辦的

《福建理論學習》2004年第7期)

解讀:政治文明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建立“政治文明”的新要求,這正說明了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半個多世紀以來取得的寶貴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如何解讀“政治文明”已經成為當前思想理論界關注的焦點。下麵談點粗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