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提出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趨勢下,企業經營環境變得動蕩不安,導致許多國際跨國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重組和兼並,並在戰略層次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國內,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對外開放度的逐步提高以及買方市場的形成,競爭環境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和難以預測。麵對複雜多變的經營環境,許多企業嚴重虧損,經營舉步維艱;一些民營企業經過幾年的輝煌發展之後,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一些優秀的企業家如過眼雲煙,各領風騷三五年後,折戟沉沙,風光不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高度重視戰略管理,力求從環境的變化中尋求機會並避免風險,塑造競爭優勢,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隨著企業環境變化速度的加快,企業僅靠製定一個不變的戰略並加以貫徹實施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必須不斷地隨著環境的變化及時提出新的目標和戰略,調整、轉變和實施新的戰略,因此戰略管理能力的高低就成為企業能否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
從企業戰略的製定和實施、目標的實現到效益的取得以及形勢變化後的戰略轉變,無不與管理過程中人的行為有密切關係,即高水平的戰略管理依賴於企業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在實施戰略管理中卓越的行為表現。戰略管理行為與人的思維特點、認知模式、文化傳統、行為習慣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從行為的角度對戰略管理及戰略管理行為進行研究,探討並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戰略管理的有效組織活動過程,有助於解決我國企業存在的問題,有助於找到企業提高戰略管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徑,有助於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選擇戰略管理行為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戰略、戰略管理、戰略管理行為
一、戰略
(一)企業戰略的含義
盡管前人對戰略有多種定義,但是為了方便理解,我們給出的定義是:企業戰略是有關企業發展方向和活動範圍的決策,以追求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這一定義回答了有關企業發展的三個問題:發展方向問題、發展途徑和範圍問題、持續發展問題參見李玉剛.戰略管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二)戰略內容的構成
根據戰略所要完成任務的不同,我們把企業戰略內容劃分為三個層次:產品和市場的確定、價值鏈的優化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見圖1.1)。這種劃分有助於企業戰略決策者對戰略的係統認識和科學管理。
戰略內容的三個層次具有內在的邏輯關係。產品和市場的確定是戰略目標,即戰略所追求的目標是提供一定的產品和(或)服務以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價值鏈的優化是戰略手段,即為了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產品和市場結合的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總體上來說應該如何開展。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是戰略延續,即企業現在開展經營活動的基礎是過去培養起來的核心競爭力,將來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又需要現在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更新。
1.產品和市場範圍。
一個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而滿足社會需要的過程是通過向目標客戶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來實現的。因此,從外部來看企業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產品和市場範圍決定了企業與客戶的關係,決定了企業規模的大小,決定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從而決定了企業利潤率的高低。
2.價值鏈。
一個企業在產品—市場定位上表現得好壞,取決於企業內部完成的各項活動。對價值鏈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和運作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一個企業的價值鏈要支持企業的產品和市場組合。當企業的產品和市場組合改變了的時候,價值鏈也應該改變。有時,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或者企業內部資源和能力的變化,價值鏈也應該改變,隻有這樣才能提高競爭優勢。例如,戴爾在建立企業時采取按訂單生產和直銷,這在當時的計算機製造行業是一種新的價值鏈形式。當前,許多企業采取了外包,這也是改變價值鏈的一種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