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主任,聽說你對古代植物感興趣?”羅教授問道。
“是啊,光是知道名字,也不知道長啥樣,挺好的珍貴藥材不能合理利用,很可惜!羅教授,這是幾種古代藥材的名字,您老看看,有沒有文獻記載。”有機會和這老古董套近乎,關樹生掏出一張紙遞給羅慶斌。
“大批的樓蘭典籍文獻都被外國佬早年弄走了,咱們國家後來找到的實在是數量有限的很。這些,我是沒印象的……”羅教授有些遺憾的搖搖頭。
“爸,這幾個字應該是熱依罕是吧?”羅曉麗說道。
“恩!”羅慶斌點頭。
“我倒是聽當地牧民嘴裏提到過熱依罕,不知道是不是維族語的諧音。”羅曉麗這麼說,關樹生燃起了希望。西漢打通絲綢之路,樓蘭可能會受到漢族語言的影響,諧音和漢語的發音也是可能的。
至於維族語的發言和古樓蘭的語發音是否相同,這誰知道呢。
“泰維斯亞,是不是有熱依罕這叫法?”羅曉麗問向身邊的一個小夥子。
“熱依罕是紫羅蘭的意思。”小夥子泰維斯亞肯定的說道。
不對啊!紫羅蘭,是產自西疆的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怎麼和百年修真靈藥扯到一起了?關樹生疑惑了。
“傳說,美麗的熱依罕,在很久以前是一個美麗的仙子留在人間的化身,新出生的女孩子身邊放上一株熱依罕,就會保佑你越長越漂亮……”
傳說?或許,早期的紫羅蘭可能就是修真靈藥呢?
“關主任,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這文字不一定是樓蘭文字了,真是奇怪了,樓蘭文字怎麼和維族語言相通呢?”羅教授自己說著說著都糊塗了。
你都糊塗了?我哪裏知道?丹方上就這麼寫的,考古專家也是這麼翻譯的。或許,古樓蘭某些文字和維族某些語言也有諧音的地方唄。
維吾爾,最早見於漢文史籍是在公元4世紀,被譯寫為‘韋紇’,是指高車部落聯合體中的一個部落。公元7世紀開始稱作‘回紇’,曆史也算悠久。這樣隻是文獻記載,或許,維族語言誕生的更早。
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兩支:一支是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另一支是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既然有土著人,曆史不見得就比樓蘭晚不是?
找不到新發現,一幫人聊天打屁的,都一天多了,王大山的探路人也沒回來。
“關先生,這發現個廢棄村子,有些竹板上有文字,你來看看啊?”鐵牛的聲音終於出現在關樹生的意識海裏。
“王大山呢?”關樹生問道。
“剛剛一場風暴才過去,水袋又吹沒了,他們一個個的死狗似的,站都站不起來,應該是暫時昏過去了。”
“行,你在那等我們吧。”
關樹生找到了羅教授,隻能謊稱和鐵牛之間有定位聯係方式,實在是新的村落文獻的發現,誘惑力太大了,羅教授帶頭支持關樹生的決定,一行人出發了。
大漠裏本來就沒什麼路,何況,風暴之後,已經偏移了方位。好在和鐵牛有靈魂聯係,直線運動就是了。